关于沙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编制情况的说明
沙县第十五届人大
第一次会议文件(十四)
关于沙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编制情况的说明
沙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沙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计划草案编制情况的说明提交县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各级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团结拼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006年,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9%(下同),超额完成年初预期(增长10%)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亿元,增长9.5%。
㈠农业生产稳步发展。预计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8.67亿元,增长6.8%,完成年初预期(18.05亿元)目标。主要增长因素:一是种植业生产较快增长,完成产值8.81亿元,增长7%;烟叶、蔬菜分别增长24%和5.9%。二是林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产值4.08亿元,增长7.6%;全县完成造林更新面积4.51万亩,增长9%;木材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完成商品材产量23.
㈡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8.8亿元,增长30.8%,完成年初预期(57.16亿元)目标。主要增长因素:一是三大产业支撑有力。林产、生化、金属深加工等三大产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家,实现产值38.91亿元,增长23.2%,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2%。二是县属企业贡献突出。县属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1.71亿元,增长45.5%,对全县工业产值贡献率达87.1%,拉动全县工业增长29.7个百分点。三是园区经济拉动明显。金沙园、金古园完成工业产值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69.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拉动全县工业产值增长18.1个百分点。四是建筑企业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有力拉动下,建筑企业生产逐步回升,累计完成建筑业产值1.15亿元,增长11.6%。
㈢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38亿元(不含农村投资),增长57.5%,超额完成年初预期(19.91亿元)目标。主要增长因素:一是重点项目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去年初安排的百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12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1.8%;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3.7%。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高基数上实现了较快增长,完成投资20.81亿元,增长43.7%。三是工业项目投资持续上升。全年工业项目投资完成14.28亿元,增长32.8%,先后有大亚木业、同晟化工、科飞安全气囊材料等30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青山纸业年产20万吨瓦楞纸技改、厦工三重一期等14个项目动工建设,工业项目数占重点项目总数比重达40%,工业项目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4.1%。四是房地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5.57亿元,增长145.5%,其中住宅投资5.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
㈣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全县实现出口总值6533万美元,增长25.5%,完成年初预期(6500万美元)目标。主要增长因素:一是重点出口企业稳固增长。三木轻工、三华食品、三和食品等3家重点企业实现出口3620万美元,占全县总出口额的55.4%,比上年略有增长。二是新增出口企业势头良好。新增有出口实绩企业7家,实现出口1612万美元,占全县总出口额的24.7%。三是优势出口产品保持稳定。清水笋、烤鳗和化工产品实现出口2676万美元,占全县总出口额的41%。
㈤利用外资形势良好。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07万美元,增长53.6%,完成年初预期(1600万美元)目标。主要增长因素是2005年度新批办的5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额已全部到位,仅大亚木业和美维克林产化工两个企业实际到资1289万美元,占全县实际利用外资的80.6%。同时,2006年新批办6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有3家也已实际到资74万美元。
㈥财政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全县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2.31亿元,增长21%,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亿元,增长18.1%,超额完成预期(2亿元)目标,创近年新高。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92亿元,增长18.9%,各项贷款余额37.73亿元,增长29.8%;全年实现银行现金收入130.02亿元,现金支出130.57亿元,收支相抵实现净投放5506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增长因素:一是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大幅增加,分别增长92.7%和172.4%。二是房产税和契税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8.3%和48.5%。三是不断优化金融生态、加强政银企联系协调、创新金融贡献奖考评办法,鼓励信贷投入向工业主导产业和中小企业倾斜,贷款增量达到8.6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㈦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亿元,增长14.5%,完成年初预期(11.56亿元)目标。消费品持续保持旺销,增长14.5%,创2000年以来新高。其中,限额以上的批零贸易业零售额增长25.6%;亿元市场累计完成零售额2.47亿元,增长14.7%,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1%;星级住宿和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增长92.1%。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升级,住房、家电、轿车等销售持续看好,市场消费热点逐步形成。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7%,实现控制在上涨3%以内的目标。
㈧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04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5057元,增长10%,超额完成预期(9108元和4872元)目标。主要增长因素:一是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达6989元,增长8.2%。二是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392元,增长117.6%。三是沙县小吃持续拉动,全县外出经营沙县小吃人员达4.8万人,收入达5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0%。
㈨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16%以内,完成市下达任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15人,超过年初预期(2160人)目标。
㈩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5‰,控制在年初预期(6.5‰)目标以内。
各位代表!2006年,我县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全部实现年初预期目标,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2006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4.1:43.5:32.4,第一产业比全省高出12.1个百分点,二、三产分别比全省低6.2和5.9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四是县级财政压力较大,乡镇财力普遍不足;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还不够快,人才缺乏;六是就业渠道相对不宽,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编制说明
2007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绿色工贸城市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认真落实县第十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本着积极向上、留有余地、科学分析、综合平衡的原则,2007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16.0%、9.0%;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0%;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
——出口总值增长15%;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报表口径);
——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2%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分析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的确定,综合分析了我县发展环境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既考虑了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发展的条件。现对有关主要预期目标作重点说明:
㈠全县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1%。主要考虑:一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初步了解,2007年省、市安排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0%和10.5%,我县经济增长要比省、市平均水平高出一些,是与我县交通区位条件和发展优势相适应的。二是确保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的要求。制定预期目标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保持高于年均9.5%的增长速度,为规划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体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把GDP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11%,并在实际执行中预计会更快些,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4.5%。近几年我县第一产业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将进一步得到落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价格将会有所上升,竹业、鸭业、茶果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产值,以及家禽、肉蛋奶、蔬菜、食用菌等主要产品产量都将有新的增加,这些都将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今年若无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预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将增长4.5%左右。
第二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6%,其中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7.1%。2006年我县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21.9%,大亚木业、高科橡胶一期、新立丰印染、同晟化工等30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2007年还将有青山纸业高强瓦楞纸、万安电源、海特纺织、硅福化工、高科橡胶二期等一批对全县工业发展有重大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项目建设投产,成为支撑今年工业增长的新增长点。2007年新增长点项目可新增产值10.58亿元,存量企业自然增长按8%计算约63.5亿元,能够带动工业增加值实现21亿元以上,增长17.1%。
第三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9%。今年整个消费形势仍将保持活跃,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城市消费市场主导作用将进一步巩固,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将进一步发挥,旅游、休闲、娱乐等新兴消费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商贸、金融、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将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餐饮业等将继续有较快发展。这些可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增长9%左右。
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37.77亿元,增长26%。确定这一预期目标,主要是项目带动支撑。今年我县将继续深化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或加快建设进度,年度投资规模安排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工业方面投资预期完成10.84亿元,其中,厦工三重一期、二机床一期、双轮化机等一批重大在建项目将加快建设,万安电源、美华锻造、高科橡胶二期等项目有望建成投产。农林水利投资预期完成0.5亿元,其中,夏茂等5片土地整理、速生丰产林基地、“六千”水利工程等项目将加快建设。房地产业方面投资预期完成1.86亿元。商贸流通方面投资预期完成1.31亿元。社会事业方面投资预期完成0.46亿元,其中,中医院迁建、沙五中宿舍楼、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等项目将基本建成,金沙小学、凤岗中心小学、老年公寓等项目将启动建设。城镇以下投资预期完成4亿元。
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13.23亿元,增长13%。主要考虑:今年我县在促进投资较快增长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实现投资和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双拉动”。同时,近年来形成的消费热点在今年仍然会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房地产特别是住宅消费仍将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家用电器等方面的消费仍会维持较高增长态势,餐饮、通讯、汽车消费等也将保持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将推进农村消费市场增长。因此,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㈣外贸出口预期7513万美元,增长15%。主要考虑:一方面,预期2007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19.7%左右,对全县外贸出口的增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今年将继续保持出口政策的连续性,鼓励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新增出口企业和出口龙头企业对我县出口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加大。但是要保持近年来的较快增长势头也存在不少困难,主要是出口基数较大,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加剧等将对我县出口产生不确定性影响。因此,预期今年出口增长15%。
㈤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期2.39亿元,增长13.6%。主要考虑:一是今年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为财政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房地产业在今年将继续保持繁荣,可带动各项税种的增收。三是水电行业今年可继续维持去年的增长量。四是受政策因素拉动,土地使用税标准提高、范围扩大,可形成一定量的增收。同时,财税部门将继续加强税收征管力度,确保税性收入稳定增长。因此,预期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6%。
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预期上涨3%。主要考虑:一是2006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7左右,价格基数较低,下半年以来粮食、肉禽蛋价格涨幅逐渐加大,对今年物价指数产生较大的上翘影响。二是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对今年物价上涨产生较强的拉动。三是随着价格改革的继续深化,部分公共产品提价也将对物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确定物价上升水平在3%左右。
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10264元,增长8%。今年我县将加大推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更加注重解决居民收入问题;同时,我县经济的较快增长和去年下半年的工改政策的落实,也将为居民收入的增长提供保障。因此,预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㈧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5411元,增长7%。2006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主要是得益于各项重农、支农政策的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和外出经营沙县小吃的人数增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考虑到我县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低、农民增收渠道仍不宽以及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预期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较为稳妥。
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2%以内。今年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工业、服务业重点项目陆续投产,将为我县提供就业岗位也会随之增加,新增就业人数有望达到2200人。2006年我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16%,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2%以内没有太多的制约因素。
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近年来我县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较好,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这个指标均控制在6‰以内,预期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控制在6.5‰以内。
各位代表,2007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绿色工贸城市建设的一年。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在县政协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奋力拼博,为全面完成2007年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