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区青州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24年青州镇“五个美丽”建设 工作计划》的通知

日期:2024-03-22 来源:沙县区青州镇
| | | |

各村(居)委会、镇直各办、中心,区属驻镇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三明市沙县区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三明市沙县区2024年度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沙委振兴办〔2024〕1号)要求,经研究,我镇制定《2024年青州镇“五个美丽”建设工作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沙县区青州镇人民政府     

                                 2024年2月21日      

 

 

  

   

  2024年青州镇“五个美丽”建设工作计划

 

  根据《中共三明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工作的通知》(明委振兴办〔2024〕1号)和《中共三明市沙县区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三明市沙县区2024年度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工作的通知》(沙委振兴办〔2024〕1号)文件精神,为持续做好沙县区2024年度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乡村建设行动的精神,扎实推进我乡“五个美丽”创建,力争在全区创建活动中走前列、有亮点、出经验,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三明市委市政府和沙县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从2024-2025年,持续创建一批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典型样板,由点及面、带动辐射,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新农村,持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创建内容 

  遵循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依法依规,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立足现有基础,不搞大拆大建,不搞表面工程,着力从改造、完善、提升入手,打造小而实、小而精、小而优的乡村建设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一)美丽乡村庭院。以改善人居环境、弘扬良好家风、建设文明乡风为目标,打造“一院一景、一户一韵”的特色风格,做到:庭院设计合理,院落空间布局设计合理,庭院内外布置与建筑主体、周边环境等协调统一。院落整洁美观,房屋院落四周内外的物品摆放整齐,庭院外观规整有序,院内整洁美观。庭院净化美化,房前屋后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鼓励庭院内和房前屋后栽植果树、花草以及蔬菜瓜果,推广绿化角、庭院花圃,打造实用型、功能型乡村庭院。产业增收致富,鼓励农村家庭居家就业创业,开展作物种植、休闲文创、手工制作、农产品销售等生产活动,持续增加经济收入。 

  (二)美丽乡村微景观。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保留村庄原有纹理,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做到:整体性强,创建区域与村庄建筑环境、自然景观、文化背景协调统一,符合乡村空间发展要求,以库区文化、本土特色文化、民俗文化为基础,融入“智慧+”元素,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为基础,打造澄江楼村特色村史馆,达到整体景观与局部微景观有机融合。实用性强,以创建地块周边民宿、地理、功能相结合,利用旧物料、闲置物件、工业品、特色民间工艺等,对村庄边角地块、闲置区域、房前屋后、街头巷尾、垃圾堆放点等进行整理改造,在小区域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宜居生态环境。融合性强,保留地方特色、生活模式,将乡土内涵、传统农耕、人文历史、传统建筑、民俗风情融入创建,把小区域创建成好景观。 

  (三)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风俗习惯,主要依托原有的生态基底和乡土景观,不盲目新建扩建,不搞过度开发,做到:资源整合,改造提升如澄江楼村西边公园、儿童微乐园现有村庄内的小公园(小广场),进一步完善功能、美化景观,充分利用闲置地、废弃地、抛荒地、山体等改造“口袋公园”,拟于涌溪村利用乡村四旁闲置地建设小公园。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乡村文化要素和自然野趣。需求导向,适应乡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建设澄江楼村室内休闲活动场所,满足村民对于休憩、健身、交流的实际需求,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和归属感。 

  (四)美丽田园。以重塑乡村魅力、打造田园风光、传播农耕文化为路径,以稻田、蔬菜种植园等为主要载体,做到:田园风光美丽,田园与周边山水林等环境协调融合,具备观赏性,能够吸引游客观光、休闲,体现田园气息、乡土风光。基础设施完善,田园地块规整,田间道路通达,沟渠相连畅通,田园防护生态。适度规模化,以建制村为创建主体,作物种植集中连片,田间管理科学有序,耕作模式合理,品种布局规范,田园无失管,耕地无抛荒、无非农化,基本农田无非粮化。田间干净整洁,田间道路干净,田间绿化美化,工具房(管理房)整洁大方、美观实用、无违规搭建行为,田间地头无丢弃各类垃圾、无废弃农药化肥包装物和废旧农膜。 

  (五)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有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与文化的有机结合,重点创建四种类型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做到:美丽休闲乡村,村落民居原生状态保持完整,农业生产功能与休闲功能有机结合,服务基础设施功能齐全、配置合理,乡风民俗良好,在周边地区知名度、美誉度以及游客满意度较高,休闲旅游旅居业联农带农成效显著。美丽森林人家,森林资源环境良好,具有游憩价值的景观、景点,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为游客提供生态友好型旅游产品。美丽水乡渔村,休闲娱乐、观赏旅游、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科学普及以及餐饮美食等与农业有机结合,基地各功能区划分明确、布局合理、安全美观、配套完善。美丽特色村寨,建筑质量良好且分布集中连片,风貌协调统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良好,历史文脉传承延续,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将管前村发展为青州特色美丽乡村旅游点,在原有后山景观、东方军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旅游项目基础上,完善扩大游园+实践基地建设多功能智慧大棚,增设旅游打卡活动,打造管前特色旅游产业链。 

  三、主要任务 

  (一)制定年度创建计划。各村要根据部署的目标任务,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连片整治等阶段性重点工作,进一步细化创建目标任务,按年度制定乡村建设“五个美丽”创建工作计划,要将创建任务具体到点,明确责任人和创建时限。 

  (二)建立日常调度机制。各村要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村建站、文体站、乡村振兴办、林业站等有关部门,做好创建工作标准细化、业务指导、信息交流等。 

  (三)开展优秀案例评选。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乡村建设“五个美丽”优秀案例评选,同时将评选结果推送至市委乡村振兴办。 

  (四)大力营造创建氛围。加大乡村建设“五个美丽”创建活动的宣传推广力度,持续扩大创建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打造典型案例向各级主流媒体和刊物报送推介。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