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沙县区“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三明市沙县区“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三明市沙县区“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2021年12月
目 录
序 言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
第二部分 发展战略
一、发展机遇
二、指导思想
三、发展目标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积极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㈠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㈢全面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
㈣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㈤全面推进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㈥全面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㈦全面推进民办教育多元化规范发展
㈧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着力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四、全面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第四部分 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责任
二、突出改革重点,实施重大项目
三、维护系统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四、动员社会支持,共同助力发展
附表 沙县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序 言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全区“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对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需求,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为进一步巩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三明市“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及《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沙县区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补短板、抓改革、提质量、促公平、强队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沙县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育指标良性发展。教育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全区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98.96%,比2015年提高0.37个百分点。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3.98%,比省上要求高出8.98个百分点。公办园就读比率50%,全区初中学生三年巩固率为99.49%,普通高中学生三年按时毕业率97.34%,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52:48,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2018年顺利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国家评估组实地核查,被认定为2018年度“两项督导”优秀等级县。
立德树人全面落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探索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35”长效机制,入选省德育建设示范项目1个、省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百堂示范课1节,完成省市德育课题22个。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育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课后服务、学校少年宫帮扶等特色志愿服务队7支;创建省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研学基地2个,乡村学校少年宫22个,学生社团15个,确定特色精品研学路线3条;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2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2所、全国篮球特色校6所、全国射箭重点校1所、省级校园足球示范校1所和省级校园足球特色校1所、近视防控特色校8所。202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1%。2019年国家艺术监测显示,沙县区四年级、八年级专职音乐老师、八年级专职美术老师比例均为100%,在全国所在的等级为最高级(10星)。
办学条件持续改善。2016-2020年,全区实施新建公办幼儿园、“全面改薄”工程、中小学扩容工程、“校安工程”等项目,先后投入约5亿元,新建小学4所、公办园5所,新增校舍面积13.425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06万个。2020年启动实施教育补短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4亿元,子项目10个,完成项目2个新增学位2160个。先后累计投入1个亿,用于全区中小学及公办幼儿园图书、计算机、多媒体、理化生仪器等方面的装备添置和专用教室建设。全面改薄项目完成100%,极大地改善和提升农村中小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全区80%以上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达到省颁标准规划建议要求,教学仪器达到省颁一类标准。投入近100万元,推进沙县区“腾讯智慧教育平台”和科大讯飞“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建设,逐步形成全区统一、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加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力度,全区现有各级示范性幼儿园27所,其中省级1所、市级12所、区级14所。先后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4所,下达补助资金820万元,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3.98%,位居全省前列。扎实推进实施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工程,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小片区”管理、总校制办学改革、薄弱校提升计划等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持续提升。2019-2020学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监测中,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是0.46和0.38。2020年中考成绩大幅提升,优秀率位列全市第4。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探索优生培养机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全面提高高考质量。金沙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特色成效显著,2018年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近五年体育特长生平均本科上线率达86.3%。2020年全区高考成绩再取新突破,连续两年有考生被北大录取,600分以上60人,同比增185.71%;本科上线1055人,同比增5.29%。积极支持三明农校发展。2019年,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三明农校成立沙县小吃产业学院,为沙县小吃未来发展培养经营管理人才。2020年,三明农校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办公厅确定为“2020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单位”,同时被评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
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近五年招聘新任教师606名,有效缓解教师队伍总量超编、结构性缺编问题。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实行“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梯度推进的培养模式,开展第一、二期名师培养工程,已确认学科带头人67人、骨干教师204人、教坛新秀98人;推进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先后成立“名校(园)长工作室”4个和“名师工作室”34个,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大教师交流力度,采取学校管理干部挂职支教、缺科教师走教支教、新聘教师到优质学校强化教学培训(跟岗学习)等形式,鼓励教师在优质校与薄弱校、城区校与农村校之间合理流动。近五年校际交流校长57人,教师625人,交流面达28.5%。强化教师正向激励,出台基础教育工作绩效考评“1﹢4”文件、教育教学质量奖、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教师职称动态管理、中(青)年教师培养专项计划、名师名校长考评奖励办法等正向激励措施,将教职工创城绩效奖、文明奖纳入财政预算,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充分调动广大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育公平更加彰显。深化教育招生改革,实施阳光招生政策,城区公办幼儿园实施“随机摸球”的方式进行招生,小学、初中实施“划片招生、免试入学和剩余学位随机派位”的方式进行招生,高中实施“一次录取不再补招”的方式进行招生。建立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机制,实行“同城同待遇”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安排公办学校就读,入学率达100%,有效缓解“择校热”现象。持续推动特殊教育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办法,动员残疾儿童、少年到三明特教学校或沙县区城三小学特教班就读,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20年,全区6-14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学生共114人,入学112人,缓学2人,入学率100%。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有效落实惠民助学政策,建立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类教育的资助体系。2016年以来,全区共落实各类教育扶贫资金2329万元,受益学生29934人次。2017年12月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
专栏一: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实现度 |
||||
2015年 |
2020年 |
“十三五”预期目标 |
||
学前教育 幼儿在园人数(万人) 学前三年入园率(%) |
1.13 98.59 |
0.98 98.96 |
1.01 98 |
|
九年义务教育 |
小学教育 在校生(万人) 入学率(%) |
2.186 100 |
2.436 100 |
2.477 100 |
初中教育 在校生(万人) 巩固率(%) |
0.91 100 |
1.14 100.1 |
1.05 99.5 |
|
高中阶段教育 |
普通高中教育 在校生(万人) |
0.43 |
0.58 |
0.57 |
中等职业教育 在校生(万人) |
0.31 |
0.4 |
0.4 |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98.2 |
97.5 |
97.2 |
|
城市、农村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比例 |
64 |
67 |
67 |
|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
10.2 17 |
12.02 25 |
12 25 |
|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3.4 |
14 |
14 |
“十三五”期间,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还不能完全适应,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特别是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主要有:一是学校统筹规划不足,学校布局与形势发展不匹配,区域学位不足。二是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仍有差距,义务教育离优质均衡仍存在差距。三是教师缺编较大。随着我区城镇化的推进、生育政策的调整和新建学校逐年增多,区内适龄入学学生数量激增,教师编制配备不足。四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短板,没有统一的数据中心,监控中心和区级教育资源平台,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部分 发展战略
一、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带来的机遇。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了教育领域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所以沙县区作为革命老区,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莅沙考察时讲话精神,积极研究并准确理解国家政策,把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抢抓政策机遇,争取更多支持,扎实有序做好各项工作,全力推进沙县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明实践”带来的机遇。宣传“红色三明”、推进“三明实践”、做实“三明实践”的后半篇文章为“十四五”时期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巩固拓展提升“三明实践”内涵和成效。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央支援政策落地,利好政策叠加,红利逐渐显现,有利于推动沙县区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撤县设区”带来的机遇。“十四五”开局正是沙县区“撤县设区”的第一年,要牢牢抓住“撤县设区”有利机遇,加快推动沙县区更好融入市区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释放发展潜力。推进教育同城化,促进市区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缩小市、区差距,切实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增强城市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推动沙县区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任务,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强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积极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打造品质教育,建设成为教育强区。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科学保教体系,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普惠性政策保障体系,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到2025年,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9%以上,公办幼儿园占比达63.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行动,补齐城乡教育发展的短板,把沙县三中、沙县六中、城南中学、实验小学、城三小学、翠绿小学等学校打造成优质学校、示范学校,形成特色品牌。谋划新建“小吃寄宿制”学校,支持弘毅理想有限公司建设配餐中心,扩大学生受益覆盖面,为留守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校内课后服务。到2025年,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8%以上,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率达70%。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进并落实撤县设区工作,做好沙县一中、金沙高级中学划归市属的过渡性工作,把沙县一中建设成为省级示范高中校,金沙高级中学建设成体育特色高中,实施沙县区第五中学整体搬迁,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支持三明农校高质量发展,支持建设“沙县小吃产业学院”,以“沙县小吃产业学院”为支撑,打造沙县小吃产业公共实训基地,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特殊教育质量持续提升。规划建设特殊教育学校1所。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比例,推动融合教育发展。
民办教育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探索民办教育多元合作办学和投资新机制,民办教育规范达标和品牌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健全质量评估体系,逐步引入淘汰机制,全力防范办学风险,保证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专栏二: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 |
||||
主要发展指标 |
2020年 |
2022年 |
2025年 |
|
学前教育 幼儿在园人数(万人) 学前三年入园率(%) |
0.98 98.96 |
1.03 99 |
1.1 99.3 |
|
九年义务教育 |
小学教育 在校生(万人) 入学率(%) |
2.436 100 |
2.410 100 |
2.455 100 |
初中教育 在校生(万人) 巩固率(%) |
1.14 100.1 |
1.18 100 |
1.21 100 |
|
高中阶段教育 |
普通高中教育 在校生(万人) |
0.58 |
0.58 |
0.62 |
中等职业教育 在校生(万人) |
0.4 |
0.42 |
0.45 |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97.5 |
98 |
98 |
|
高等教育 |
高等专科教育 在校生(万人) |
/ |
/ |
/ |
高等本科教育 在校生(万人) |
/ |
/ |
/ |
|
城市、农村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比例分别达到(%) |
67 |
68 |
70 |
|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
12.05 25% |
12.9 27% |
14.2 30% |
|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4 |
15 |
16 |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完善德育教育机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沙县小吃、医改、林改等工作重要嘱托,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老区苏区人民的故事,讲好“三明实践”故事、三明红色故事。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持续加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持续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学校建设成为立德树人的坚强阵地。
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建立德智体美劳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禁毒教育、影视教育及研学实践教育等,克服以分数高低、升学率、论文优先的顽瘴痼疾,坚持科学、健康的教育评价导向,全面构建中小幼德育工作一体化建设工作新格局。推进德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培育一批中小学德育示范项目,打造一批校园德育工作特色品牌。推进劳动、实践育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强劳动教育质量监控与督导评价,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依托三明市综合实践学校、三明(沙县)国家农业园区省级劳动教育基地、夏茂俞邦村、富口荷山村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作用,充分挖掘小吃产业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和乡土民俗文化主题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劳动价值观、传递劳动知识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和提升劳动审美意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建构完善学校心理辅导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配齐配好专兼职教师队伍,整合利用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强化家校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新时代心理育人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深入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垃圾分类、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学校各学段教育全过程。做好各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志愿者优势,以送教下乡、下校、下村等方式,开展文化、艺术、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探索建立研学教师志愿者机制,打造“小吃研学、红色研学”主题品牌,不断提升全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水平。坚持发挥学校林则徐禁毒宣教室作用,持续开展“七个一”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学校无毒、师生健康。落实教育部门和学校责任,加强反恐反邪教警示教育、预防性侵教育和宪法教育等主题普法教育力度,努力开创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区、镇、乡等各级政府教育职责,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夯实全社会协同育人责任,构建学校和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联合教育管理孩子的“大思政”格局。积极推进家庭教育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构建中小幼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宣传,指导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守牢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积极培养教师成为家教讲师团成员,推动学校育人向课外延伸、向校外拓展。推进留守儿童管理改革,继续落实“雏燕”关爱行动,不断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和动态监测机制。积极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完善实施方案与管理办法,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深入探索“小吃学校”新型管理模式,“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建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接收无法就学或无法托管的外出经营沙县小吃业主的子女,实行封闭式管理,强化立体式关爱保护服务模式,切实解决留守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让在外打拼的学生家长安心创业。积极与各相关部门配合,加强校外托管机构规范管理,确保学生安全和服务到位。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开齐开足开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推广传统体育项目。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运动会或体育节,以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运动队等形式,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加强学生体质管理,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不断优化办学条件,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加大体育教师培养力度,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将体育科目纳入中考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积极做好双拥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
实施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美育课程,确保全区中小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开展好中华经典诵写讲、艺术社团、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书香墨香”校园建设等活动,抓住节日契机广泛开展班级、年级、校级、区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开展艺术教研和结对帮扶活动。结合我区教育“小片区”管理模式,组织城区学校文艺骨干,深入乡镇学校开展音乐、艺术、舞蹈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解决乡镇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艺术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建设一批学校美育实践基地。推进评价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二、积极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㈠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扩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根据人口发展变化、新型城镇化推进和乡村振兴等情况,优化幼儿园总体规划布局,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做到“广覆盖、保基本”。“十四五”期间,重点规划新(扩)建公办幼儿园8所,预计可新增学位2250个,切实提高公办园就读比例。到2025年,全区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持续贯彻落实《三明市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九条措施》,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强“公办园”“普惠园”建设力度,鼓励社会各方力量举办幼儿园,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贯彻落实《沙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及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办法》,完善民办园认定和年检机制,落实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规范普惠性民办园的办园机制,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性水平。通过购买服务、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持续开展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工作,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继续通过“总校制”办学改革、责任督导、片区教研、目标考评等创新管理,强化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健全教研指导网络,推进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和特色项目建设,提升办园品质,增加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全面开展幼儿园达标升级活动,深入推进省、市级示范园建设和省级保教改革项目培育建设,预计于2026年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认定。继续抓好乡村小规模学校附设幼儿园(班)精准帮扶工作。
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提升优质均衡水平。优化学校布局,科学编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中长期布局规划和建设,保障教育用地和建设经费,结合已实施的教育补短板项目,切实提升城区学校学位承载力。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提高乡村学校办学水平。持续推进教育扶贫,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8%以上。进一步深化教育招生改革,大力实施阳光招生政策,城区公办幼儿园实施“随机摸球”的方式进行招生,中小学实施“划片招生、免试入学和剩余学位随机派位”的方式进行招生,高中实施“一次录取不再补招”的方式进行招生;落实“两为主”“两纳入”要求,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公平教育权益,促进城乡区域入学机会公平。积极推进沙县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全面完成“两项督导”评估市级认定、省级督导评估和义务教育国家、省级、市级质量监测,推进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改革和优质发展。
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补齐补足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短板,确保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全面落实省义务教育发展“试验区”培育建设任务,做好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学校培育工作,全区义务中小学完成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巩固提升小规模标准化学校创建和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消除成果。深入推进“总校制”办学模式改革,以统一捆绑考评方式,赋予总校校长“人财物”调配权限,体现责权一致,充分调动两校积极性,实现办学理念、课程教学、管理模式、优质资源等全面共享,促进总校与分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研制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建立宽领域、多渠道、广覆盖的互助合作机制,全面实施城区优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农村薄弱校捆绑的小片区管理、结对帮扶,推进城区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或城区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将农村学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推进小学“强基”、初中“壮腰”工程,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学校内涵建设、学校管理创新等计划,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落实国家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坚持教学相长,制定沙县区地方课程管理办法,开展校本课程体系化建设工作,建立精品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明确各学段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完善各学段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完善中小学校质量评价制度。强化教育质量监测,提高监测结果应用效益,完善质量激励、跟踪帮扶等机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继续开展“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活动,支持开展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创新,根据实际推广“合作学习小组”模式,鼓励学校特色发展,着力加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实施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推广基层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成果。
㈢全面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
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贯彻落实《福建省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持续推进高中“筑梦”工程, 建立教学专项视导机制,促进区域内高中协调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动高中学校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推动学校特色建设,在人文、科技、数理、语言、艺术、体育等方面发展特色项目,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大特长生的培养力度,促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学校的特色发展项目,主动适应高考招生模式的变化和学生自主长远发展。推进沙县一中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支持沙县金沙高中将体育特色项目做强做大,扶持沙县区第五中学不断提升办学内涵和办学质量,优化高中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人民满意度。根据撤县设区总体规划,认真做好市、区教育同城化相关工作,推进沙县一中、沙县金沙高中归属三明市教育局管理工作。推进“三沙永”融合发展。
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围绕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深化新高考政策下的课程改革,探索推进分类分层教学,积极稳妥开展选课走班,完善高中各学科教育教学与新高考的全面对接并轨,鼓励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创新,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强化实验课、实践课、选修课的教学及研究。加强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和校本课程,构建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创新育人模式,建立完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加强对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扎实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
㈣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积极推进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稳步融合、中高职纵向衔接、普职横向沟通、职前职后互为补充的现代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继续推动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职普比”大体相当。完善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形成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发展格局。
大力支持三明市农业学校创建沙县小吃产业公共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支持建设“沙县小吃产业学院”、支持三明市思凯兰航空职业技术学校创建航空类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建设。支持三明农校、三明思凯兰航空职业技术学校与行业、企业构筑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创新共同体”,积极拓展服务渠道,深化产教融合,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㈤全面推进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积极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特普互补、医(康)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完善残疾儿童筛查、检测、建档运行机制,根据实名登记建立个人档案,实现一生一籍,动态跟踪管理。坚持以城三小学特教班教学为骨干,以区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为指导,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不断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两头延伸,促进普通幼儿园和高中学校接收有能力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学生。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并投入使用,提高我区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深化实施“医教结合”实验和普特融合教育试点工作。大力实施融合教育,推进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特殊教育学校规模,加强资源教室建设,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配齐师资力量,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落实特殊教育专项经费,财政依法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并逐步提高,落实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㈥全面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积极构建开放多元的终身教育体系,开展成人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等,构建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衔接沟通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入福建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联盟,推进终身教育学习成果互认试点,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致力打造现代化学习型城市,促进全社会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统筹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沙县区开放大学,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系统远程教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终身教育服务平台。积极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家长教育,形成以区为主较为完善的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重点推进社区教育与农村文化大礼堂等有机融合,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切实发挥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构建完善覆盖城乡、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办学体系。开启由乡村乐龄学堂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工程,积极探索破解农村老人居家健康养老问题,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多元需求,通过乡村乐龄学堂开展常态化每周一次的“共学、共餐、共伴”学习活动,从学习化养老达到健康化养老,继续在社区教育资金补助、师资队伍的建设、社区教育资源开发、评估体系建设等方面支持推动农村乐龄学堂快速发展。计划“十四五”期间实施建设,达到全区60%的村开办乐龄学堂的目标。
㈦全面推进民办教育多元化规范发展
积极探索实行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建立分类定级标准,对民办学校(含其他民办教育机构)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持续开展民办幼儿园定级评估工作,并探索分级管理和差异化扶持机制。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完善民办教育准入制度,严格规范民办学校审批、报备、年检复核等工作,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财务监管,切实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依法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教育质量。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创新特色学校,培育自身品牌。鼓励民办学校在经费管理、管理体制、办学模式、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教师激励等方面大胆实验,形成民办教育区域特色。支持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互动发展,促进师资、管理、课程等方面资源共享,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相互服务的新机制。到2025年,建立起适应城市发展定位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选择性教育需求的民办教育体系。
㈧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大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完善建设教育城域网,进一步提高全区学校在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更新,全面实现完小以上学校宽带光纤接入,教师用计算机比例达到1:1,学生用计算机比例满足教学要求,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启动“沙县区智慧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实施“教育基础设施环境均衡工程”“教学提质增效服务工程”“应用成效保障工程”三大项目,进一步优化全区学校在基础设施、智慧平台、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基本配置,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终身学习和教育管理的智慧化应用,全方位转变教与学模式与方法,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开展名师名校课堂、同步(专递)课堂建设,建设教育云课堂,探索和建立便捷高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支撑机制,以结对帮扶、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推动校际课堂同步教学、教师教研互联互通、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与网络集体备课等活动,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项目,开展人工智能师资培训与课程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常态化应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加强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统筹部署,强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加强对线上教学平台的预警监控,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三、着力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深化新时代师风师德建设。强化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四史”教育,引导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争做“四有”好老师。严格落实教育部教师职业行为三个《十项准则》,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师德师风督察力度,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肃查处违规人员,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加强师德教育和典型培树,通过选树评优活动,注重挖掘工作中涌现出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优秀教师,树立先进典型,做好榜样教育。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培训经费,按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2.5%的标准核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健全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和课程体系,持续实施“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梯度培养工程”,加强教师专业化素质和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强化校长队伍建设,完善“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名师名校长、优秀年轻校长及后备干部梯级培养计划,继续举办校长论坛,搭建校长学习交流平台,不断提高校长领导学校科学发展与改革创新的能力。做好沙县名师工作室的管理、指导和年度考核工作,带动全区名师工作室、校本教研发展。加快学前教育教师、农村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培养,扩大农村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补充渠道,逐步完善区政府委托三明学院公费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计划,为农村小学、幼儿园特别是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的“本土化”教师,解决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推进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农村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中青年管理干部培养计划,推动校长园长、教师专业发展。
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教师编制区级统筹机制,逐步推进编制的跨城乡、跨区域、跨学段的动态调整,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夯实多元人才招引制度,优化教师招聘程序,建立结构性短缺教师补充机制和紧缺教师预警机制。深入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乡镇内走教制度,区级财政予以相应补贴。鼓励支持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积极推进城乡、山海师资对口帮扶协作。推进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教研人员准入制度、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努力建设高水平教研队伍。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对教师成长和培训的规划与指导能力,强化教研体系对教师成长的系统引领,提高校本研修水平。鼓励教学名师交流讲学,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造就一批具有教育家情怀的本土教育教学专家。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完善教育支出结构,巩固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将教师纳入文明奖、平安综治奖等综合奖励发放范围,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在完成本职工作外,利用非工作时间承担由学校组织或批准的课后服务等,根据有关规定相应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健全教师评价和晋升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资历的倾向,增强教师工作积极性。完善教师正向激励机制,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实行差别化发放,体现优教优酬、多教多酬。
四、全面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抓好班子建设,努力提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能力和水平,强化红色领航,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完善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务干部管理,严格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强化党组织日常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推进依法治教。深入推进全区教育系统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建设,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重大教育决策法定程序。全面增强教育部门依法行政能力,配齐配强教育执法力量,建立健全执法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强对市场监管主体的监管,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常态化。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大政府信息数据共享力度,回应社会关切。突出法制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抓手作用,着力突出宪法教育的核心地位,着力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学校主阵地作用,抓住普法教育关键时间节点,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涵,推动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快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构建家长、社区、单位、行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学校治理新格局。深化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分类改革,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提升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和内部治理水平。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财政教育投入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确保教育经费预算安排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建立生均财政拨款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水平不低于省定标准。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全面精准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进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教育资助体系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根据发展重点建立适时的调整机制。加强投入监管,加强教育经费使用与管理的绩效评价,并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对各级各类教育财政资金进行动态监控,优化教育财政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功能。
创新教育督导机制。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督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机制,深化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督学机制,优化科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监测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深化督学聘用、责任督学聘用和管理改革,落实教育督导条件保障,转变教育督导方式方法,开展“互联网+督导”,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支撑的智能化教育督导平台。强化教育督导结果应用,切实增强教育督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
第四部分 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责任
本专项规划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实行层级管理、分工负责。区教育局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严格落实各项规划部署,积极协调部门工作,切实加强实效管理,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完成。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职能分工,科学规划本单位教育事业发展,齐心协力支持沙县区教育发展,完善区委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统筹、工作重心下移、社会普遍参与的运作机制。要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跟踪督查,将规划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单位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把教育督导结果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突出改革重点,实施重大项目
在“十四五”期间,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补齐教育短板为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好一批重大项目,作为配套工程。
——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建设。规划投资14100万元,新建幼儿园6所、改(扩)建幼儿园2所,规划新建建筑面积28680平方米、改(扩)建幼儿园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校园景观建设改造面积5129平方米,新增幼儿园学位2250个;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解决城区学位紧张现象,改善办学条件及边远农村学校教师住宿条件,建设“小吃学校”。小学项目:规划投资36830万元,新建小学3所,新建教学楼项目2个,规划建筑面积85400平方米,新增学位5160个;初中项目:规划投资42262万元,新建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新建食宿楼、体艺楼、教师周转房等项目3个,规划建筑面积90030平方米,新增学位3880个,教师周转宿舍50套。
——多样化发展高中教育,扩大优质高中资源,推进达标示范高中建设,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省级达标升级,开发特色课程,创体育、艺术教育发展特色。规划投资39600万元,新建高中1所,新建食宿楼、体艺楼等项目2个,规划建筑面积85000平方米,新增学位2400个。
——新建教师培训中心楼,规划投资100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新建特殊教育学校1所,规划投资80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新增学位150个。
三、维护系统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把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进一步统一思想,完善制度,突出重点,强化管理,促进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化、日常化、规范化、精细化,构建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健全完善课程体系,统筹用好国家和地方教育资源,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加强校园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构建信息化、科学化、智能化新型校园治安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依法健全和完善学校安全稳定责任追究和考核奖惩机制,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实施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至2022年全区“平安校园”创建率达100%。持续深入开展“护校安园”和学校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联防联控联治,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师生安全和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四、动员社会支持,共同助力发展
各级各类学校要强化责任,落实职能部门教育管理分工和任务,全力支持,紧密协作,形成合力,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要强化舆论开道,广泛宣传本规划的发展目标和主要内容,收集群众意见,及时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旗帜鲜明地宣传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优秀典型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经验做法,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全社会以各种方式关心、支持、参与本规划实施。
附表
沙县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性质 |
建设内容和规模 |
建设 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备注 |
1 |
沙县城东幼儿园 |
新建 |
占地6725平方米,建筑面积5440平方米,建设教学综合楼1幢及活动场所、景观、道路等配套设施。办学规模15班,容纳450人。 |
2021-2022 |
2000 |
|
2 |
沙县城西幼儿园 |
新建 |
占地6135平方米,建筑面积4850平方米,建设教学综合楼1幢及活动场所、景观、道路等配套设施。办学规模12班,容纳360人。 |
2021-2022 |
2000 |
|
3 |
沙县长兴幼儿园 |
新建 |
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50平方米,建设教学综合楼1幢及活动场所、景观、道路等配套设施。办学规模15班,容纳450人。 |
2022-2023 |
2800 |
|
4 |
沙县龙湖幼儿园 |
新建 |
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50平方米,建设教学综合楼1幢及活动场所、景观、道路等配套设施。办学规模12班,容纳360人。 |
2023-2024 |
2800 |
|
5 |
沙县金古幼儿园 |
新建 |
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建设教学综合楼1幢及活动场所、景观、道路等配套设施。办学规模15班,容纳450人。 |
2024-2025 |
2800 |
|
6 |
沙县湖源中心幼儿园 |
新建 |
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建设教学综合楼1幢及活动场所、景观、道路等配套设施。办学规模6班,容纳180人。 |
2023-2024 |
800 |
|
7 |
沙县实验幼儿园提升改造 |
扩建 |
维修改造校舍(含屋面),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校园景观改建,建设面积2129平方米。 |
2022 |
400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性质 |
建设内容和规模 |
建设 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备注 |
8 |
沙县第一幼儿园提升改造 |
扩建 |
维修改造校舍(含幼儿食堂及教学楼屋面),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用电线路改造;运动场地改造。 |
2022 |
300 |
|
9 |
沙县实验小学 分校 |
新建 |
占地3548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900平方米。建设教学楼3幢,综合楼、科技楼各1幢,并建设塑胶跑道操场、景观、道路等配套设施。办学规模36个班,容纳学生1800名。 |
2022- 2023 |
8978.7 |
|
10 |
沙县实验小学 金古分校 |
新建 |
占地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2000平方米。建设教学楼3幢,综合楼、科技楼各1幢,并建设塑胶跑道操场、景观、道路等配套设施。办学规模36个班,容纳学生1800名。 |
2024- 2026 |
9000 |
|
11 |
沙县城一小学教学楼 |
新建 |
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规划投资15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四层框架结构。 |
2023- 2024 |
1750 |
|
12 |
沙县城三小学教学楼 |
新建 |
用地面积4135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四层框架结构。 |
2022- 2023 |
601 |
|
13 |
龙湖(寄宿制)小学项目 |
新建 |
校园规划用地面积43740平方米(65.61亩),规划总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3幢,四层框架结构,合计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科技楼、综合楼各1幢,均为四层框架结构,合计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食堂及学生宿舍楼11000平方米。建设250米塑胶跑道操场等体育场地,开办36个教学班,可容纳1620名学生就读。 |
2023- 2025 |
16500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性质 |
建设内容和规模 |
建设 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备注 |
14 |
沙县第一中学分校 |
新建 |
占地5262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8330平方米。建设教学楼3幢,综合楼1幢,科技楼1幢,食宿楼1幢,并建设塑胶跑道操场、景观、道路等配套设施。开办36个教学班,容纳学生1800名。 |
2021- 2022 |
12752 |
|
15 |
沙县区城西中学 |
新建 |
占地3339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9000平方米。建设教学楼3幢,综合楼1幢,科技楼1幢,食宿楼1幢,并建设塑胶跑道操场、景观、道路等配套设施。开办36个教学班,容纳学生1800名。 |
2023- 2025 |
15000 |
|
16 |
沙县第六中学 体艺楼 |
新建 |
规划用地2473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 五层框架结构. |
2020- 2023 |
1500 |
|
17 |
沙县一中学生公寓楼 |
新建 |
实行全寄宿封闭式管理,建设一座集食堂、宿舍等为一体的学生公寓楼,总建筑面积约11585平方,七层框架结构。 |
2024- 2025 |
5700 |
|
18 |
沙县城南初级 中学食宿楼 |
新建 |
占地13780平方米,规划投资11000万元、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建设3幢五层学生公寓及1幢三层学生食堂 |
2024- 2025 |
11000 |
|
19 |
沙县第二中学 学生宿舍楼 |
新建 |
规划投资91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五层框架结构 |
2022- 2023 |
910 |
|
20 |
沙县金古高级中学 |
新建 |
规划投资30000万元,新建完全中学1所,规划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开办48个教学班,新增学位2400个。 |
2024- 2026 |
30000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性质 |
建设内容和规模 |
建设 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备注 |
21 |
沙县金沙中学体艺楼 |
新建 |
新建一幢集体育、艺术及教学一体的教学综合楼,占地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 8000平方米, 五层框架结构。 |
2022- 2023 |
4100 |
|
22 |
沙县湖源乡教师周转房 |
新建 |
规划投资1100万元,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四层框架结构,建设50套教师周转房,每套建筑面积35平方米。 |
2023- 2024 |
1100 |
|
23 |
沙县教师培训 中心建设 |
新建 |
新建教师培训中心楼,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配套建设附属设施及设备。 |
2023- 2025 |
10000 |
|
24 |
沙县特殊教育 学校 |
新建 |
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建设200米环形跑道等体育场地,开办18个班,容纳150人。 |
2024- 2026 |
8000 |
|
25 |
沙县升龙苑小区开发建设项目(二期学校,九年一贯制) |
新建 |
规划投资20000万元,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校园规划用地面积27534.85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9580平方米,开办60个教学班,其中小学36班,初中24班,新增学位2820个。 |
2021.9- 2023.5 |
20000 |
海西管委会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