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区凤岗街道简介

日期:2023-08-02 来源:沙县区凤岗街道办事处
| | | |

  凤岗街道地处沙县区城区,是沙县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沙溪河北岸,东溪的东西两岸之盆地,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故谓“沙阳”之城。2021年,辖20个建制村、12个社区,全境土地总面积232.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2万人,流动人口约1.5万人。境内花岗岩、砂石、粘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笋干、香菇、柑桔、板鸭、竹凉席等名优土特产品;“沙县小吃”、“沙阳板鸭”以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名闻遐迩。小吃城、文化一条街和步行一条街亦独具地方特色。

  各类旅游资源丰富,省级名胜风景区淘金山旅游区的远古时代大型“三叠岩”化石、稀有的千年铁树群、当代堪称“华夏第一”之整体石雕卧佛和明代邓茂七农民起义军遗留的将军古寨址等景点;沙溪沿岸的“十里平流”、“七峰叠翠”、“仙舟”半岛、“廿八曲性天峰”、古县溪面“月牙平湖”等自然独特的山水风光;具有1600余年历史的古城隍庙和古榕树;闽东南沿海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隍庙;南宋名相李纲在沙居所、被称为“寓轩”的兴国寺;北宋理学家、朱熹的祖师爷罗从彦纪念馆;明代历经成祖、仁宗、宣宗三朝元老、时任户部尚书的陈山夫人墓;明代时任南京守御太监(三姑村李氏太三公、又名王敬)父母之墓;清代年间,从安溪蓬莱岭迁徙水美村的张氏先祖们先后营建的三座结构独特的古堡群等等40多个大小景点景物星罗棋布。

  大洲村  地处城区西部沙溪北岸、石桥社区地段,从西南面的怡山至北面的淘金山一带分别与垅东、西郊、西门等村相邻,土地总面积5平方公里(国有、公用地1.71平方公里)。有林地4504亩, 其中生态林2342亩、经济林76亩,森林覆盖率79.2%;耕地265亩。是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县内蔬菜主要生产基地,耕地以种蔬菜为主,其中葱、莴苣、芹菜、空心菜等4个品种荣获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品牌。境内有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淘金山、大洲古渡、宋代理学四贤之一的罗从彦祠堂(纪念馆)、景福堂(观音庙)、大圣庙等旅游、观光、休闲景点。村民姓氏共有76种,各姓氏人口数位列前六名的有陈、吴、黄、朱、林、连,前六种姓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48.8%。

  西门村  地处城区西段,旧称“西门兜”、“城前”,历属光需坊(保),俗称火车头(大队),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西山、西郊、大洲等村相邻,南临沙溪河,土地总面积5.59平方公里,有林地4043亩,其中生态林1606亩、经济林1036亩,森林覆盖率33.7%;耕地290亩、水田占92.8%。古迹有沙县文物保护单位陈了斋祠堂。村民姓氏共有75种,人口数位列前十名的姓氏(也是有男有女的本著姓氏)有陈、黄、张、林、罗、杨、廖、徐、连、吴,占全村人口的60%。

  西山村  地处城区中部、鹰厦铁路以北,西与西门村、北与西郊村、东面、东北面与北门村相邻,俗称“后山沟”、“三街”,历称西山坊(保)、火星社(大队)。近年来,大片耕地和山林被金沙科技园区和城镇建设所征用。现有耕地面积265亩,辖8个村民小组。村民姓氏共有61种,人口数位列前十名的姓氏有:陈、黄、林、张、邓、曹、吴、徐、李、罗,占全村人口的63%。

  北门村  地处城区中心地段,下辖11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7575.07亩。先后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省巾帼科技致富示范村、省民主法制示范村、省先进妇代会,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村民姓氏共有102种,人口数位列前十名的姓氏有陈、张、林、叶、黄、罗、邓、郑、王、徐,占全村人口的51.7%。

  东山村  地处城区东部,东与高砂镇顺溪洋交界,南面、西面和北面分别与古县村、北门村和际口村、西霞村相邻,历属迎恩、城东两坊(保),俗称“七街”、“建设”。土地总面积15.18平方公里,现有林地8831亩,其中生态林877亩、经济林7954亩、毛竹林419亩,森林覆盖率68%;耕地304亩、水田占96.85%,辖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境内海拔350米以上的山峰有莲花山、山头山、天子墓、性天峰4座(其中最高峰为位于西霞境内莲花峰东侧的莲花山、海拔561米)。

  庙门村  原称蔬菜大队,是凤岗街道人均拥有土地最少的行政村。现有菜地50亩、其他旱地186亩、年蔬菜播种面积215亩。辖8个村民小组,村民姓氏共有56种,各姓氏人口数位列前六名的有林、陈,张、曹、罗、谢,占全村人口的40%。

  西霞村  原西霞乡(后改称际口乡)乡政府所在地,地处城区东北侧与城中心相距6公里,海拔240米,三面环山,东面莲花山海拔750米,为凤岗境内第五座高峰。土地总面积20.3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26307亩,森林覆盖率达85%,毛竹面积2600亩,耕地1950亩。辖西霞、庵头、南丰、樟墩、大坑、廖坑等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村民姓氏共有57种,人口数位列前十名的姓氏有黄、陈、张、周、王、罗、林、吴、李、姜,占全村人口的60%。

  根坑村  位于凤岗东北端之海拔最高区域,东与村头村、南与西霞村相邻,西面和北面分别与高桥镇的黄溪坑、官庄、新坡和上里、石垅(异洲林场)等村交界。土地总面积24.12平方公里,是凤岗街道管辖面积最大的行政村,属于沙县革命老区基点村。有林地34579亩, 其中生态林8313亩、经济林1092亩、毛竹林4275亩,森林覆盖率90%;耕地(水田)2030亩,小水电站1个、装机容量总计505kw。辖根竹坑、卢坑、岩后、弓坑、下弓坑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村民姓氏共有62种,人口数位列前十名的姓氏有 张、潘、黄、余、梁、游、胡、卢、熊、李、姜、陆、吴等十三种,占全村人口的92%。

  村头村  东与高砂镇上坪村大竹交界,南面、西面与西霞村毗邻,西北至根竹坑之东面、南面。属于沙县区革命老区重要的基点村,是凤岗境内革命“五老”人员最多的行政村。土地总面积约为11.58平方公里,有林地16984亩,其中生态林3039亩、经济林933亩、毛竹林3475亩,森林覆盖率84.1%;耕地760亩、水田占94.19%,水电站1个、装机容量300kw。辖村头、小竹、中村、村尾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村民姓氏共有36种,人口数位列前五名的姓氏有郑、张、黄、江、兰,占全村人口的66%。古迹方面留有一江氏小祠堂遗址。

  际口村  地处城区东北部、东溪和沙将公路沿线,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辖区东面、南面与东山村相邻,西面、西北面与北门村、西郊村,北面与张坑湾、西霞村交界,土地总面积9.3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5467亩, 其中生态林640亩、经济林1080亩,毛竹林323亩,森林覆盖率74%;耕地415亩、水田占87%。辖5个村民小组。

  际硋村  位于沙将公路沿线,发源于夏茂的东溪从西北向东南纵向穿过,将村庄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距城区7公里,海拔120米;东与西霞村、南与张坑湾、北门村相邻、西与富口镇延溪村、姜后村,北与高桥镇黄溪坑交界,土地总面积11.57平方公里,拥有林地19508亩,其中生态林4138亩、经济林1495亩、毛竹林675亩,森林覆盖率88.4%;耕地面积504亩、水田占42%。辖5个村民小组。古迹有二、三百年前的康王古庙一座,村民每逢农历二月初一,均有在夜晚举行隆重的“过火龙”等为民消灾活动。村民姓氏共有55种,人口数位列前五名的姓氏有姜、吴、张、陈、孟、洪,占全村人口的62%。

  古县村  位于沙阳八景之沙溪“十里平流”的下游北岸,形如左拇指翘出之半岛,土地总面积7.0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5110亩,其中经济林821亩、毛竹林52亩,森林覆盖率47.2%;耕地180亩。辖5个村民小组。古县村已列入区政府重点旅游区建设项目之一。下院村落地势平坦宽阔,北依仙奶殿山、后门山,东南、西南面溪水环绕与琅口村隔溪相望,西北面与廿八曲风景区、东门贮木场(仙舟半岛)相邻。境内遗留古迹有城隍庙、古榕抱古樟、老渡口、射箭坪、仙奶庙等。村民姓氏共有52种,各姓氏人口数位列前五名的有林、程、王、石、廖,占全村人口的65%。

  西郊村  地处城区西北部,距城市中心区4公里,属革命老区村。土地总面积约18.85平方公里,有林地28535亩,其中生态林3311亩、经济林4030亩、毛竹林1265亩,森林覆盖率85.9%;耕地864亩、水田占97%,茶园1987亩。辖山坪峡、岩头、峡仔、罗坑头、铺头、横坑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茶叶生产历史较悠久,现有近2000亩茶园,大小茶厂7个,是凤岗境内茶叶第一高产出区。2002年,省级经济开发区金沙园开始规划建设,村部分土地被纳入金沙园规划范围内。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的统代建模式,建设新家园,2011年被省住建厅评为省优秀住宅小区,造福工程示范点、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垄东村  凤岗街道垄东村地处城区西南侧,距城区约3公里。东与大洲村交界,东南、南面濒临沙溪河,西南、西面、北面分别与水美、三姑、龙坑等村相邻,土地总面积约7.83平方公里,有林地8697亩,其中生态林4460亩、毛竹林2250亩、经济林433亩,森林覆盖率77.1%;耕地466亩、水田占94%。海拔180米,呈盆地状,山体遍布火山岩(即潜石英正长斑岩,位于境内南部,区规划开采面积约2.43平方千米,自古均有零星开采,是搭桥铺路、建材加工的优质石材,建有小(二)型水库、小山塘各一座。辖3个村民小组,无自然村,村民依山环例而居。境内始建于五代闽王延政时期的栖云寺距城区1.5公里,是沙县区四大名古寺之一,新修建于1985年;深藏于生态林中的官岩瀑布,落差80米、宽约3-4米间,常年有水,旱时水较小,具有一定开发价值。村民姓氏共有42种,人口数位列前五名的姓氏有朱、陈、颜、沈、罗、吴,占全村人口的62%。

  水美村  位于凤岗东南部,东至沙溪河,南至芽垅山脊与井后村相邻,西至三姑村三姑岭,北至金山中际路与垅东村相邻,主村海拔203米,土地总面积约7.77平方公里。林地10240亩, 其中生态公益林8080亩,毛竹林2600亩,森林覆盖率87.8%;耕地501亩、水田占96.28%;茶果园710亩。辖水美、南山下、下水尾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村民姓氏共有22种,人口数位列前五名的姓氏有张、余、傅、朱、杨,占全村人口的80%。居住主村水美的村民中,始自乾隆三十九年从安溪县蓬莱镇岭美村前来落户的张姓人氏后裔约占85%,其先祖在水美分别于嘉庆十四年、清同治元年、清咸丰八年分别建有三座土堡,其中“双元”、“双兴”两土堡规模较大仍保存完好,分别占地17亩和13亩,外以高厚土墙护卫,气势较宏伟,结构也较独特,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后村  位于凤岗南端,南临沙溪河,西至三明市陈大镇班竹岭峡,北至三姑木西花(桂花)峡,东北至水尾鹅垅峡。土地面积约6.56平方公里,林地9383亩,其中生态林4168亩、毛竹林1671.8亩、经济林564亩,森林覆盖率82.8%;耕地412亩、水田占93.45%,果园50亩,菜地20亩,小山塘10亩,小水电站两个、总装机容量800千瓦。辖3个村民小组。陈、余、郑,官,四种姓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70.4%。

  龙坑村  地处洞天岩库区北侧,距城区7公里,东与大洲村、南与垅东村、西与三姑村相邻,北与富口镇岩地村交界,土地总面积(尚未勘界发证确权)约8.42平方公里,拥有林地9207亩,其中经济林654亩,毛竹林1374亩,森林覆盖率79%;耕地284亩、水田占74%。村庄为一小盆地,海拔319米,辖 4个村民小组,无自然村落。人口数位列前茅的姓氏有陈、魏、黄、连;村口一太保庙建立于清朝末年,每年举办2次庙会,时间分别在三月初三,五月二十五举行庙会活动;龙坑村寨顶曾是红军驻扎经过的地方。

  灵元村  位于洞天岩水库保护区的西北侧,距城区10公里。土地总面积约9.9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68万亩,森林覆盖率78.6%;耕地面积707亩。辖3个村民小组。村民姓氏共有48种,人口数位列前五名的姓氏有陈、邓、黄、林、刘。村民中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从尤溪、大田、连城、上杭等一带前来打工者为多;陈姓先祖发源带为贡川→连城→灵元村,在灵元已发展十四代之久;进入最早的为余氏家族。

  三姑村  地处凤岗西南端海拔最高区域,东与垅东村、水美村,南与井后村,北与际岩村、灵元村相邻;西与三明市陈大镇“755处”及富口镇盖竹村交界,土地总面积约13.14平方公里。主村三姑海拔600米,位于主村西侧的狮子峰海拔高达1008米,为凤岗之最高峰;位于狮子山东侧的葫芦山与际岩村鹰嘴峰等高、海拔965米、为凤岗第二高峰。境内古迹有太监府、太监父母墓、狮子峰生态旅游、三明市十大风水林、古树王等县内名胜风景区。人口数位列前六名的姓氏有郑、肖、邓、李、陈、黄,占全村人口的77%。

  际岩村  位于洞天岩水库保护区西侧,南与三姑村相邻,西与富口镇佑溪村交界,北至东北与灵元村相邻,土地总面积约7.06平方公里,拥有林地1.08万亩,其中生态林2743亩、毛竹林4082亩,森林覆盖率84.6%;耕地602亩、水田占96.18%,果园30亩、常年菜地10亩。辖3个村民小组,无自然村。村部海拔540米,其西侧的鹰嘴峰965米与三姑村葫芦山等高、为凤岗第二高峰,岩石山体险峻多姿景观宜人。山脚下牛浆坑有500亩山林,于1998年被列入天然森林保护区。古迹有驸马府遗址等。村民姓氏共有10种,人口数位列前五名的姓氏有官(其中恢复“上官”姓氏80人)、罗、吴、陈、黄,占全村人口的80%。

  城西社区  位于李纲西路24号,现社区办公面积达200平方米,建有城西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中心面积约650平方米,中心内设棋牌室、书画室、复健室、心理咨询室、餐厅、休息室、淋浴室、多功能培训室等,主要为老人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服务。辖区范围东至三官堂路、区交通局,西至三联化工厂,南临沙溪河,北至鹰厦铁路,是交通运输、小商品批发、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推广以及高新科技开发区的主要分布区域。辖区面积0.9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多人,其中流动人口0.4万多人。社区现有党员151人,工作人员11人,按照网格化管理,划分9个大网格,55个微网格。共建单位由区委办、区人大办、区住建局、金沙市场管理中心、凤岗林业站、城一小学、第一幼儿园、凤岗中心小学、西门村、大洲村10个单位组成。社区辖内有金沙市场、后薛新村、交通局、李纲西路等多个安全文明片区,并连续多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县级文明社区荣誉称号。2021年被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评为2016-2020年全区普法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县精神文明单位,曾荣获“沙县第十三届(2015-2017年度)文明社区”“2016年度绩效工作考评三等奖”“2017年度社区工作三等奖”“省级卫生社区”“市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2019年度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等荣誉称号。社区居民姓氏有145种,拥有人口100人以上的姓氏有:陈、张、林、黄、罗、王、刘、邓、吴、李、杨、郑十二种,人口合计数为1862人,占社区总人口的54.6%。

  府前社区  位于沙县区城区中部,是政治、文化的活动中心,是以商贸和居住为主的中心社区,区域范围:东至建国路、西至三官堂、南邻沙溪河、北至铁路,面积0.5平方公里。区内有共建单位19个。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级环境友好社区、省级社区精神养老家园、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省级人民调解先进集体、省级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社区、省级服务老干部示范点、省级“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市级文明社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市级绿色社区、市级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市级先进妇代会、市级老年体育先进单位、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府前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微网格”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构建政府和百姓、党员和群众之间的新桥梁、新纽带,着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城东社区  成立于2006年8月,区域范围:东至祥和路、新城东路、长兴路,祥和路以西至建国路长泰路,南至鹰厦铁路,北至金沙东路,面积1.2平方公里。辖区内现有居民小组 20个,住户3654户(户籍约1882户),常住人口约13498人(户籍在册人口5646人),流动人口421户1263人,现居委会成员7人,社区党总支党员108人。居民姓氏共有142种, 拥有人口100人以上的姓氏有陈、林、张、黄、罗、王、吴、邓、郑、刘、杨、叶、李等十三种。社区设有党建室、二级环卫、便民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帮贫解困、计生服务、劳动保障、社区学校、退休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十多个服务平台,对居民实行一站式服务。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根据社区人口数量,分布特点,居住集散程度等,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居民住宅区,辖区单位分布现状,按小区分布界限,楼栋分布划分为8个单元网格。以网中有格,格中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模式,每个网格有一名社区工作者担任单元网格长,全面承担本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解决矛盾、维护稳定等职责。基本实现了居民信息“四知”“四清”、“四掌握”,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第一时间服务到位,实现了为民服务“零距离”。

  东天岭社区  于2021年从原城东社区析置而成的新社区,辖区四至范围东至东溪,西至祥和路、新城东路、长兴南路,南至原鹰厦铁路,北至金沙东路,面积约1.4平方公里。含景山新村(含运管所、水云轩)、虎岭B区CD幢、城市至尊、恒大华府、意境天成、新城东路双号68-136号沿街、世茂璀璨云成小区、东天岭一至三区、安和嘉苑(未入住)等小区,设第二实验幼儿园(在建)、沙县区实验小学分校(在建)等公立学校。辖区总户数4574户,其中常住人口3561户10534人、流动人口498户1530人,现居委会成员7人,居民代表51人,社区党支部党员28人。社区居委会驻地世茂璀璨云成小区13幢一层,占地面积为660平方米,其中办公面积500平方米,另有160平方米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内自理老年人、半自理老年人提供用餐场所、精神文化、休闲娱乐等日间服务的养老服务设施。社区成立以来,加强社区居民自治建设,做好社区综合治理、党建工作、文化教育、环境卫生、劳动保障等多方面工作,开展多方面便民服务,对居民关心的各项事务及时协商解决,关心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东门社区  地处城区东部,2006年8月整合后,东起二十八曲,西止建国路,南临沙溪河,北至鹰厦铁路,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现有共建单位12个。区内城隍庙、宝严寺、天主教堂临河而建,与十里平流、七峰叠翠风景相倚,古建筑兴国寺、佛教圣地吕祖庙(赞化宫)也位于该社区。原两路九巷民房已拆迁,取代的是仿古建筑小区“兴贤坊”。文庙路沿河景观工程改造完成,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带给老百姓的是方便,是舒适,更是和谐。

  城北社区  地处城区北部, 1990年3月组建,原称府北居委会, 1998年8月更名为城北居委会,位于建国北路和长泰路以西、鹰厦铁路以北、府北路和西山路以东、北至金沙路。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区、省级五星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省级文明社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绿色社区、市科普示范社区、市级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市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县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社区先后成立民俗艺术团、合唱团、曲艺团、舞蹈队等多支文化队伍,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居民姓氏共有136种,拥有人口100人以上的姓氏有陈、林、张、黄、王、罗、吴、邓、李、郑、刘、杨等共26种,占社区总人口的77%。

  莲花社区  位于城区北部,东起府北路、西山路以西,西至三官堂路、长富南路,南至铁路、北至金沙路。辖区总面积56万平方米。社区以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社区共建为载体,以居民满意为目标,推行“网格化管理”,通过进格入户,建立居民信息资料库;依托社区办事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助困帮扶、计生、医社保等“一站式”公共服务;以党员志愿者为基础,召募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社区拥有太极拳剑队、舞蹈队、柔力球队、门球队、地掷队、民乐坊等多支文体队伍,开展丰富多彩、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活动。

  鼓楼坪社区  2021年11月由原石桥社区原鹰夏铁路以北区域和原西园社区思敬前路以西三角区域合并而成的新社区,以该区域标志性鼓楼坪公园而命名,面积1.43平方公里。辖区总户数约3625户10520人、流动人口约636户1923人,共设有20个居民小组,涉及姓氏108家,其人口100人以上的姓氏有陈姓、林姓、张姓、黄姓、王姓、罗姓、吴姓、邓姓、李姓、郑姓、刘姓等。社区地处城区西北部,四至范围:北至金沙西路西段,南至鹰夏铁路,东至金陵路、思敬前路,西至采石厂家属区,含:贮木场小区、采石新村、凯旋花园、龙汇嘉华、罗佛殿小区、西门花园、麻公岭花园、大洲新村、麻公岭解困房等。社区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沙县小吃文化城、有省级风景名胜淘金山(全国最大的石雕卧佛)、鼓楼坪等旅游景观。社区在凤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和广大居民群众的支持下,本着“让服务与百姓更近,让社区与居民更亲”的精神社区,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网点,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努力把社区建设成“组织机构健全、服务功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治安秩序优良、文化生活丰富、道德风尚良好、居民群众满意”的和谐社区。 

  西园社区  位于城区西部,东起三官堂路和长富路南路,西止金陵路,南邻鹰厦铁路,北至金沙大道。于2011年6月9日正式揭牌成立。辖区内有省级文明小区月亮湾花园及电力花园,市优小区一品莲城,皇家花园、世纪花园、城市之星共六个规范化物业小区及一个海翼天城新建小区。社区成立以来,以党建为龙头,带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设立了党员爱心服务站,为困难党员、社区弱势群体提供爱心援助;组成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坚持开展创城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为建设文明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

  长富社区  原长富社区于2011年成立,2021年9月,因社区优化调整需要,辖区范围“瘦身”缩减为东至长泰南路、西至高速路、南至金沙西路、北至高速路,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包含有9个小区,有5867户,常住人口约13064人。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18年度福建省消防安全示范社区、福建省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三明市市级“环境友好社区”、三明市物业管理示范社区、三明市巾帼文明岗、省级“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社区实行“543”工作模式补齐物业服务短板工作法作为全市仅2个社区入选福建省第一批优秀社区工作法。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开办了乐龄学堂,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文化志愿服务队、关爱未成年人服务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社区始终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党建+微网格”工作为模式,成立了7个小区党支部,在社区内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网格化管理流程和各项工作制度,设立了党员爱心服务站,为困难党员、社区弱势群体提供爱心援助,建立了结对帮扶制度。

  金沙社区  于2021年9月成立,系从原长富社区析置而成。辖区范围:东至东溪,南至高速路,西至马岩路,北至龙笔山,面积约10.40平方公里,含龙湖天城、长富家园、长泰公寓、汇华小区、北门花园、长角新村、金陵口新村、来龙居、悦龙郡9个小区,常住人口约7318人,流动人口约2295人。目前社区有工作人员6名、社区志愿者106人。将辖区划分6个网格,进行网格精细化管理。金沙社区始终以党支部为核心,围绕社区居委会、驻区单位、民间组织、群团组织建立“五位一体、共建共促”工作新机制。积极开展以党员为主体的“设岗定责、联动说事”服务居民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党校、党员爱心服务站等阵地,为困难党员、社区弱势群体提供爱心援助;组建便民服务队、治安巡逻队等多支服务队提供社区服务。推行“网格化管理”,力求“责任网格化、平台信息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的服务标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任网格长,负责受理、反馈来自网格内居民的有关诉求。开展“扫楼入户”完善网格内住户、房屋、社会关系等各项信息并录入智慧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服务格局。组建社区健身队、舞蹈队等多支以党员为骨干的社区文体队伍开展文体活动;开设乐龄学堂,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关爱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每周定期组织活动,丰富社区老年人精神生活,实现“老少共学,老少同乐”;为企业退休人员开展费培训、帮扶结对、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文明志愿服务。

  金学社区  成立于2021年9月,是从原长富社区析置而成的新社区,因位于金学路而命名。辖区范围:东至际口村,西至长泰南路,南至金沙东路,北至高速路,含康城国际、御景天成、建国佳苑、学府壹号、和岸颐园、和岸锦园、碧桂园、东天岭安置房4-6区、际口廉租房、世茂云墅、长兴苑、世茂云著(在建)等小区。辖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常住居民3769户、12110人,在职党员76名,居民小组20个,居民代表51名,低保户1户,残疾人5人。目前,社区有工作人员6名,其中党员3名。金学社区结对共建单位为区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团区委、小吃管委会、沙县区第一中学、沙县一中分校、第五幼儿园、金沙小学、中节能绿建科技有限公司等,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社区综合服务等方面发挥共建力量,共同为辖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坚持把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切入点,完善网格化管理数据库,落实综治、民政、卫计、疫情防控、文明创建、流动人口管理、社区自治等工作,以大网格、微网格和小区楼栋长为单位,开展卫生巡查、民意收集、矛盾化解等服务,不断优化社区服务水平。社区办公点配套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乐龄学堂等阵地,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乐龄学堂定期开班宣传讲授法律、卫生保健等知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四点半学校定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和课后兴趣班;为社区老年人、行动不便人群上门做家务、节日送温暖等志愿服务。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