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2012-03-26 17:17 来源:林越
| | | |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沙县统计局  

 2012320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方针、政策,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积极对接主轴战略,持续打好六大战役,着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35亿元,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0.46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42.12亿元,增长1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8593元。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情况:第一、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1 50.9 32.0调整为15.6 52.8 31.6。三次产业贡献率及拉动情况:第一产业贡献率为5.4%,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7.7%,拉动GDP增长10.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率为65.7%,拉动GDP增长1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6.8%,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  

201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为2.1%,比上年末下降0.57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315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608人,实现转移就业6718人。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并实现收支平衡。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6.72亿元,增长33.3%;基金收入15.87亿元,增长56.5%;上缴中央收入3.4亿元,增长19.0%。全县财政支出10.69亿元,增长25.3%  

    二、农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23亿元,同比增长4.9%粮食播种面积23.21万亩,增长1.5%;粮食总产量8.97万吨,增长3.9%;水果产量16.03万吨,增长5.6%;蔬菜产量20.05万吨,增长6.0%;花生产量2123吨,增长6.6%;烟叶2596吨,增长12.5%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  

1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吨)  

增减(%  

粮食  

89766  

3.9  

    #:稻谷  

73152  

3.3  

蔬菜  

200485  

6.0  

花生  

2123  

6.6  

烟叶  

2596  

12.5  

产品名称  

产量(吨)  

增减(%  

水果  

160270  

5.6  

#:柑桔  

130822  

5.9  

笋干  

18071  

11.5  

肉蛋  

31932  

2.6  

#:肉类  

27144  

2.1  

禽蛋  

4788  

4.9  

水产品  

6715  

4.5  

   

林业发展良好。完成林业产值8.84亿元,增长8.1%,完成造林更新面积7.97万亩,增长102.3%;完成幼林抚育面积 12.8万亩,增长93.9%;成林抚育面积6.5万亩,增长15.7%。森林防火和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75.5%。主要林产品产量有所增长。松脂2098吨,增长11.1%;笋干18071吨,增长11.5 %;油茶籽4319吨,增长1.7%。木材生产量29.28万立方米;销售量19.15万立方米。  

  畜牧业保持平稳发展。肉蛋总产量达31932吨,增加796吨,增长2.6%;其中,肉类产量27144吨,增长2.1%;禽蛋产量4788吨,增长4.9%;生猪出栏28.55万头,增长1.6%;家禽出栏414.19万只,增长1.8%  

渔业生产较上年有所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715吨,增长4.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03万千瓦,同比增长4.5%;种植机械动力3.58万千瓦,增长17.0%;排灌动力机械729台,增长1.5%;拖拉机1123台,增长7.16%;农用运输车276辆,下降17.9%;联合收获机107台,增长2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25.14亿元,同比增长4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6.52亿元,增长49.8%,规模以下工业产值8.62亿元,增长19.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30亿元,同比增长27.0%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72家,同比增加30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6.52亿元,增长49.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完成工业产值0.12亿元,下降3.8%;集体企业完成工业产值0.95亿元,增长20.1%;股份制企业259.82亿元,增长5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2.63亿元,增长34.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3.00亿元,增长61.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132.81亿元,增长49.4%;重工业产值183.71亿元,增长50.2%。初步形成了生物及食品、林产加工、化工新材料、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232.63亿元,增长44.7%。其中:生物及食品制造业完成产值42.56亿元,增长49.2%;林产加工业完成产值87.58亿元,增长36.3%;化工新材料业完成产值48.96亿元,增长55.4%;机械制造业完成产值53.53亿元,增长46.8%  

2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机床  

  

629  

8.8  

酱油  

  

3800  

10.7  

涂料  

  

6899  

6.0  

  

  

66012  

92.8  

  

万米  

17888  

68.5  

印染布  

万米  

6248  

50.1  

服装  

万件  

32.5  

-3.4  

机制纸及纸板  

  

512132  

12.5  

硫酸(折纯)  

  

145599  

22.2  

磷肥(折纯)  

  

7995  

3.1  

水泥  

  

924654  

80.4  

胶合板  

立方米  

584638  

47.9  

发电量  

万千瓦时  

62297  

-30.7  

#:水电  

万千瓦时  

34647  

-42.0  

罐头  

  

169206  

9.4  

钢材  

  

154225  

-7.6  

#:镀锌板  

  

79048  

-8.2  

涂层板  

  

75177  

-6.9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0.6%,同比上升47.2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5%,上升0.4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1.4%,上升2.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1.4%,下降14.2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达30.76万元/人,增加6.24万元/人;流动资产周转呈加快趋势,年周转达4.2次,增幅为0.8%;实现税金总额5.33亿元,增长39.4%;利润总额8.92亿元,增长40.1%。亏损企业数14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6.8%  

全县共有三级及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6家,同比增加2家,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5.03亿元,增长38.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6.59万平方米,增长11.8%,其中:房屋竣工面积89.52万平方米,增长65.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突破百亿元,达104.63亿元,增长18.1%,其中:城镇以上投资89.00亿元,增长8.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12.90亿元,增长179.8%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63亿元,增长99.3%;第二产业投资42.69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投资43.67亿元,增长9.0%。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44亿元,增长16.3%,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0.57亿元,增长44.3%;商品房施工面积92.04万平方米,增长30.1%;竣工面积19.01万平方米,增长25.8%;商品房销售面积20.9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3.79亿元,分别下降48.9%和38.0%。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取得新成效。三明高科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基础设施、金古经济开发区二期(南区、东区)基础建设、海西三明现代物流园产业开发区基础建设、省道304线官庄至金沙园段改造、向蒲铁路三明北站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扎实推进,省道304线官庄至夏茂段改造、大洲大桥及连接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厦沙高速公路、鹰厦铁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前期工作,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老潘头(福建)食品有限公司黄酒生产项目、福建省金煌能源科技项目、福建汇华缸套生产项目、沙县小吃文化城(三期)、海西三明现代物流园开发区迎宾大道及连接线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货物运输量541.64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44313.39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4.5%和14.3%;旅客运输量389.67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21679.86万人公里,分别增长3.6%和6.8%,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巩固和加强。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我县完成邮政业务收入3223.60万元,增长25.7%。电信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不含网通、铁通电话、下同)达5.1万户,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20部;小灵通0.27万户,下降39.0%;宽带2.5万户,增长8.0%  

六、国内贸易与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依然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1.80亿元,增长49.4%;限额以下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8.09亿元,增长8.8%。从行业看:①批发贸易企业零售额1.80亿元,增长16.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企业0.48亿元,增长59.7%。②零售企业零售额24.84亿元,增长21.6%,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销售额10.70亿元,增长47.6%。③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25亿元,增长27.0%,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0.61亿元,增长78.6%。  

市场价格总水平有所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5.1%,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6.8%;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升1.6%。除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1%外,其余七大类商品与服务价格均有上涨,涨幅最大的为:食品类、衣着、居住,分别上涨9.5%、5.4%和4.4%;烟酒、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涨幅在1.8-3.3%之间。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  

出口创汇快速增长。全年出口创汇20996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9%,其中民营企业出口达19736万美元,增长59.4%;实际利用外资达3425万美元(可比口径),增长13.2%;合同利用外资2700万美元,增长10.2%。  

旅游业稳步发展。旅游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吃文化城(一、二期)荣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称号,小吃文化城三期、城市文化广场、淘金山风景名胜区、马岩生态园、自驾车营地等旅游景点进一步开发。全年共接待游客人数93.84万人次,增长18.1%;实现旅游收入9.28亿元,增长20.0%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7.94亿元,比年初增加17.42亿元,增长2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10亿元,增加6.64亿元,增长15.3%。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3.89亿元(不含世行,农发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比年初增加17.15亿元,增长17.7%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我县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快经营机制转换步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发新险种,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全县保费收入12552.30万元(不含太平洋、中华、新华保险等),同比增长18.4%;全县保险赔款给付金额4022.85万元,降低27.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我县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2011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全年组织实施县及县以上科技项目31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5项,有4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截止201112月,我县企业授权专利总数75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68件,外观设计1件。全县举办各种科技实用技术培训400余期,培训人员10000余人次。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428人,在校生3837人,毕业生1278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县初中在校生8401;小学在校生18992人,增长3.4%,小学生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0%。全县教职工数达2937人,专任教师2618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县图书馆全年新增存书0.53万余册,同比比增长51.0%,截止年末共存有8.90万册书;投入340万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随着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人民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年末全县拥有卫星地面接收设施39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6%,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城乡有线电视网入户数已达4.3万户,增长13.2%。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98.6%,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类体育项目活动5项,参赛运动员685人,少体校在校学生120人,常年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达4.32万人次。在十四届省运会上,我县全体运动员发扬团结拼搏精神,取得金牌数全市排行第二的好成绩,其中:金牌7.5枚,银牌3.5枚,铜牌3枚。2011年,体育公园项目累计投入18300万元,完成体育公园园林景观工程、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五人制足球场、畔溪挡墙、西侧护坡等项目建设,主体育馆、游泳馆与综合训练馆进入基础施工阶段。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43个,其中:县直各类医疗卫生单位8个,乡镇卫生院10个、分院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厂矿医疗卫生单位11个;民营及个体医疗机构33个。全县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19人,其中:医师、医士543人,护师、护士426人。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床位总数846床,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410床,乡镇卫生院床位数326床,厂矿70床,个体40床。全县村级卫生医疗所17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村级医生251人。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网进一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得到完善。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年人口自然增长960人,自然增长率为3.8‰,比上年下降7.9。全年出生人口2896人,出生率11.4,比上年下降7.6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936人,死亡率7.6,比上年上升0.3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5.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80万人,占总人口的46.1%,与上年基本持平。  

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80元,增长14.0%,年人均消费支出13623元,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9113元,增长17.3%,年人均总支出10739,增长17.8%;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年全县完成社会保障卡制卡20.03万张,已发卡20.03万张。参保登记108327人次,综合参保登记率为93.2%。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30219人,全年征收养老基金8320万元。全县工伤保险参保34946人,征收工伤保险费760万元。全县生育保险参保18800人,征收生育基金297万元。全县城镇职工医保参保34100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64500人。  

全县已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2493本,今年新增失业保险参保单位88家,新增参保人员863人,至目前全县失业保险参保单位906 家,参保人数21930人,享受失业金人员达6109 人(次),发放失业金约452.50万元。落实社保补贴,今年来共为755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资金61.15万元。同时,在“两节”期间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全县共慰问特困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农民工735人,发放慰问金、物品15.52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  

全年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9680亩。其中荒山造林13676亩,疏林地补植6275亩,迹地更新49564亩,非规划林地造林10165亩。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22.66公顷,新增校园绿化面积1.05公顷,新增开发区面积54.07公顷。完成沙县体育公园一期绿化美化,建成面积达200亩的龙湖后山公园;完成国省道40公里,县乡道58公里公路两侧绿化,共种植苗木58.6万株;完成高速公路、国道、沙溪河一重山荒山造林绿化2100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4700亩;新增村庄公园绿地数26个,新增村庄公园绿地面积 0.58公顷,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51600株。  

全年沙县空气质量达到Ⅱ级和优于Ⅱ级的天数占99.7 %,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沙12省控断面达标率为95.8%,与上年持平。县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5.3分贝,比上年下降0.2分贝。  

全县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分别为1.05万吨和0.48万吨,比上年削减6.2 %8.7 %。完成减排项目7个,其中关停1家生产工艺陈旧、能耗物耗大、污染严重并在限期内无法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有119家企业办理排污申报登记。  

全县共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 9个,省级生态村7个。有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0.0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3 %。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0.03万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7%  

   

   

注:1、文中所用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指标范围为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以上项目。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或计量单位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未作机械调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