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日期:2008-03-10 15:24 来源:本网
| | | |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发扬“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深入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的项目活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扩大内需,开拓市场,调整经济结构,攻坚克难,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快速增长,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城乡市场繁荣,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38.51 亿元(含高速公路2.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7.38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11.70亿元,增长9.3%。人均生产总值16014元,比上年增长10.6%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6.1%43.3%30.6%调整为24.5%45.1%30.4%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进展顺利,兼并、破产、关闭等工作继续推进。积极推进农税体制改革;企事业下岗职工实行基本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进展良好。财政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供需变化,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集群还未真正形成;电力供应不足的现状还没有根本缓解;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年末全县单位在岗职工总人数18432人,下降2.6%;部分下岗职工、城镇和农村的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仍较薄弱;社会事业和人口、资源、环境保护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等。

    二、农   

种植业结构得到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6.86万亩,粮食总产量10.20万吨。经济作物得到较快发展,水果产量103826吨,增长8.8%;蔬菜产量13.97万吨,增长1.5%;花生产量1477吨,增长10.3%;茶叶2810吨,增长14.7%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林业产值33960万元,增长10.9%。完成造林更新面积35645亩,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68926亩,成林抚育面积75326亩,森林防火和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75.9%。主要林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年产油茶籽2509,增长25.8%;松脂1010吨,下降3.2%;笋干8750吨,增长0.8%;毛竹采伐量320万根。

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肉禽蛋奶总产量达28090吨,增加2859吨,增长11.3%;其中:肉类产量22361吨,增长12.6%;禽蛋产量4972吨,增长2.4%;奶类产量757吨,增长1.8倍,创历史最好水平;生猪出栏24.18万头,增长12.2%;家禽出栏424.74万只,增长5.72%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8527吨,比上年增长3.9%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实有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154602亩;旱涝保收面积80986亩;机电排灌面积7576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36619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县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99069万元,比上年增长29.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7084万元,增长26.4%,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73万元,增长3.4%;股份制企业270687万元,增长1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9525万元,增长188.2%;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63万元,增长220.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637万元,增长2.1%。轻工业产值222764万元,增长13.1%;重工业产值104320万元,增长69.0%。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6026万元,增长17.4%。产品结构按市场主导方向转化调整的步伐加快。随着我县技改投资力度加大,重工企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如:胶合板、水泥、硫酸和磷肥等产品,分别增长14.9%10.5%3.9%2.7%;钢材产量达51635吨。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2.5%,比上年同期上升20.0个百分点;其中:县属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4.0%,比上年同期上升14.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1%,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总资产贡献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分别上升1.81.1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达62630/人,增加11815/人;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呈加快趋势。企业亏损数为23家,占73家的31.5%,亏损总额达8567万元,比上年减亏4805万元,下降35.9%,其中:省属企业亏损额7353万元。利税总额为14561万元,比上年的5744万元增加了8817万元。

建筑业生产迅速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5010万元(含高速公路),比上年增长14.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01万平方米,增长66.1%;房屋竣工面积12.7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2.02万平方米;商品房产销两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全年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1070万元,比上年增长54.9%,创历史新高;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4032万元,增长97.3%;更新改造投资14970万元,增长64.2%;房地产投资15854万元,增长12.6%;城镇个人投资5111万元,下降15.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3338万元,增长11.5%,其中:上规模的投资13543万元,增长71.9%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取得新进展,并不断蓄积新的增长点。金沙高科技园区、金古经济开发区、鸿图居家大世界,华山小区和翠绿山庄开发进展顺利;仙舟半岛开发、影剧院和建国西巷组团改造拉开了序幕;在三福高速公路通车的同时,京福高速公路夏茂段建设步伐加快。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运输和通信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全年完成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29072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全年货物运输量217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1505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22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11504万人公里,增长55.5%。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巩固和增强。

邮电通信业稳步增长。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已以成为公众的消费热点,业务总量不断增长。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6045万元,增长7.6%。电信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年末城乡电话用户(不含移动、铁通电话)达4.9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21部。以公众通讯网为主体、专用通讯网为补充的现代化综合通讯网日趋完善,网络结构朝着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

六、国内贸易与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依然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891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幅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实现了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分城乡看:县城的消费品零售额73015万元,增长16.4%;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1876万元,增长5.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9486;餐饮业26212万元,增长20.7%;其他行业零售额9193万元,下降4.7%

市场价格总水平相继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8%消费品价格上涨4.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7.2%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

出口创汇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年出口创汇突破3000万美元大关,达到3011万美元,居全市前列,比上年同期增长2.8倍,其中三资企业增长1.5合同利用外资955万美元,增长36.0%;实际利用外资817万美元,增长32.4%。

旅游事业得到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35301人次;境外游客3925人次,增长56.0%;其中:港澳同胞25人次,台湾同胞13人次。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今年以来,我县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加强财税管理,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收入29203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县级地方财政收入16837万元,比上年增长8.1%;中央两税收入12366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县财政支出18803万元,比上年增长8.2%。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形势运行稳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651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7444万元,增长17.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1487万元,增加23687万元,增长16.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3903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2810万元,增长10.3%

保险事业取得新的成绩。我县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快经营机制转换步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发新险种,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全年全县保费收入5989万元;全年全县保险赔款给付金额3463万元,比上年增长18.3%;保险事业的发展,对全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有新发展。我县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进科技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全年组织实施县级以上科研项目26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3项,县级22项。农科教结合和产学研相结合取得新进展。全县举办各种科技实用技术培训300多期,培训人员1.1万余人次。组织科技攻关,实施了18个农业技术示范项目和4个工业科技项目。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679人,在校学生3872人,增加722人,增长22.9%,毕业生836人。各类职业中学(中专)招收学生418人,在校学生1111人,毕业生737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县初中在校生12669人;小学在校生1747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升学率达99.4%。全县教职工人数达3778人,其中:专任教师3242人。中小学办学条件有所改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得到巩固和发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我县以拓展文化产业为重点,提高文化工作的品位和质量,以举办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带动社会文化的普遍繁荣;注重弘扬民间艺术,组织肩膀戏先后到贵州、杭州等地演出,获得当地各界人士的好评,大大提高了沙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全县共发行各类图书121万册,图书馆存书5.2万余册。随着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人民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年末全县拥有卫星地面接收设施21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3.3%,城乡有线电视网入户数已达2.3万户。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98.7%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9个,其中:县直各类医疗卫生单位6个,乡镇卫生院11个,厂矿医疗卫生单位14个;个体18个。年末全县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01人,其中:医师、医士316人,护师、护士155人。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床位555张,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260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220张,厂矿75张。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网进一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得到完善。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共举办运动会7次,参赛运动员1559人,少体校在校学生150人,全县体育锻炼达标人数31880人。全国体育先进县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体育设施日趋完善,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

                    十一、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上升。全年出生人中2948人,出生率为12.25,比上年上升0.2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068人,死亡率为4.44,比上年下降0.65个千分点;全年自然增长人口1880人,自然增长率为7.82,比上年上升0.91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4.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19万人,占总人口的42.3%

十二、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

城乡建设步伐继续加快。城区建设有新跨跃,设立虬江、凤岗两个街道,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区改造和配套工程建设有新进展,道路绿化工程,城市夜景工程等不继完善。形成了以横向的滨河路、三优街、步行街、新城中路和以纵向的建国路、长安路等“四横两纵”构成的沙县商贸繁荣带,城市总体功能日臻完善,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2元,比上年增长8.1%;年人均消费支出5571元,比上年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4159元,比上年增长10.0%;年人均消费支出3071,比上年增长21.0%;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239元,增长7.1%,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居民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有新的变化,生活质量有新的提高,但行业间、居民间的收入增长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一些低收入水平的家庭生活仍然比较困难。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