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口镇荷山村党支部:党建引领促发展 红色共建谱新篇

日期:2023-05-15 08:35 来源:沙县区富口镇
| | | |

  近年来,荷山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以“跨村联建”模式为抓手,将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创建文明乡风等有机融合,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奋力谱写荷山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新篇章。

  2022年,荷山村集体收入达59.3万元,先后获得“三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明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三明市科普教育基地”等市级荣誉。

  夯实基础,筑牢战斗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荷山村坚持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为引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实施乡村振兴的正确航向,增强乡村振兴的凝聚力、推动力、治理力。一是突出阵地建设。依托高山片区区域联建,联合郭墩村、盖竹村等5个偏远高山村,打造高山片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办、就近办”服务。同时完善村组织阵地建设,向上争取资金20万元建成智慧型农家书屋,配套触摸屏阅读器、智能书柜等设备,打造群众文化学习新阵地。投入220万元,建成荷山村高山党校暨红色文化展示馆,通过不断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连心站”。

  二是建强人才队伍。回引2名90后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现任班子平均年龄37岁,大专及以上学历3人,占比50%,同时配备1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通过选优配强班子,建强党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并持续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采取“一对一”结对培养、参与村级事务历练等方式,储备优秀年轻后备干部5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三是抓好党员教育。新学习模式,利用好高山党校学习阵地,每月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集中学习,同时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等平台,定期推送上级政策、动态,打造“指尖上的微党课”,引导广大党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等形式学习,确保做到学习全覆盖。

 

  凝心聚力,促进强村富民。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荷山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盘活林地资源、发挥区域联建优势、壮大红色文旅业态,实现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同频共振,锻造出助力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一是持续促进村财增收。聚焦闲散资源问题,村集体整合林地300余亩,推进林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依托“支部+合作社+村民”模式,投资70万元入股总装机容量1000kw的荷山电站,投资收益按股份分红;紧抓政策机遇,争取项目资金建设装机容量为40kw的光伏发电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增强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

 

  二是打造红色文旅品牌。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红色文旅品牌。近年来共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红色历史遗址修缮保护,建成荷山村高山党校暨红色文化展示馆、红色谷仓文化广场、悦荷民宿等,持续推进红色阵地建设,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推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村庄竞争力。

 

  三是全力推进研学旅游。积极探索“研学教育+红色文旅”乡村振兴新路径。结合“高山党校”名片,打造研学教育基地。引进研学教育团队,丰富红色文旅体验项目,与区委党校联合打造宣传推介品牌活动,增强红色研学旅游的吸引力。目前已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各类学习团队350批、1万人次。

 

  支部引领,建设宜居新村。瞄定“惠泽民生”,写好乡村振兴新篇章。荷山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美丽新农村。一是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加快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5万元,拓宽荷山至白溪通村道路6.7公里,新增错车道15个,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确保旅游大巴顺利通行,打破交通制约瓶颈;结合宅基地改革,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村内人居环境整治,拆除违章建筑17处,新建建筑小品8个,建成红色谷仓文化广场,设置红色文化主题宣传牌,以红色氛围营造融合环境整治促村庄品质提升。

红色谷仓文化广场建设前后

  二是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建立“党支部+乡贤”联席会议制度,利用外出乡贤返乡的机会,引导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为村集体发展建言献策。定期召开村民议事协商会议,引导动员村民广泛参与村级事务协商决策,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格局,努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宅改”试点期间,荷山村充分利用村民议事协商会开展动员工作,共计腾退闲置宅房41户2000平方米。

  三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伍4支,围绕疫情防控、防汛备汛、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开展理论宣讲、科普培训、上门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

  荷山村党支部将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围绕“三产融合发展”持续发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