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明市沙县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3-01-13 15:52 来源:沙县区发改局
| | | |

     ——在三明市沙县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三明市沙县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吴祥海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第十八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疫情影响,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三提三效”〔1〕,深化“五比五晒”“项目产业发展提升年”活动,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全力抓好“两稳一保一防” 〔2〕各项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考验,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83亿元,预计增长4.6%,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表一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  标  名  称 

全年目标 

(增幅%) 

预计完成情况(增幅%) 

1、地区生产总值 

7.6左右 

4.6左右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5 

4.5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0 

3.3 

4、第三产业增加值 

10 

3.7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2 

17.5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 

6 

7、出口总值 

3 

5 

8、实际利用外资 

2000万元 

4000万元 

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 

6.8%(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6 

5.7 

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1 

6.8 

12、城镇登记失业率 

3.9%以内 

3.08 

13、节能减排 

完成上级 

下达任务 

完成上级 

下达任务 

  (一)聚焦做强实体经济,产业发展持续提质 

  1.特色农业加快发展。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56亿元、增幅4.5%。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完成粮播面积17.72万亩、总产量7.57万吨,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果蔬、生猪、家禽、肉蛋奶、水产等生产保持稳定,“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中国稻种南方研发展示基地(二期)通过验收,武夷岩茶产业集群、南阳百万羽蛋鸡养殖项目等58个项目有序推进。创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新增“三品一标”〔3〕农产品6个,地理标志商标10个,培育市级以上“一村一品”〔4〕示范村30个,夏茂镇被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 

  2.工业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3亿元,增加值增长3.3%。三大主导产业产值预计突破600亿元、增长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入库企业8家,11家企业列入全市制造业“十百”重点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金杨科技电池零部件、三明鑫建自动化铸件等58个市级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66.9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各1家,市新型研发机构4家,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1家。深入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协调解决企业问题234个,帮助企业申请纾困资金2.36亿元,兑现扶持资金0.41亿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涉及税款4.9亿元。 

  3.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预计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1.13亿元、增长3.7%。培育消费新业态,举办第三届“乐购三明”直播节等系列电商活动,开展“福购虬城”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投入政府性促消费专项资金396万元,带动市场消费8000万元以上。完成北门金街永辉超市等4个商贸项目,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预计分别增长16%、8.7%、15%、11%,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打好文旅“组合拳”,建成“俞情未了”民宿群、沙县小吃主题乐园等8个旅游设施,策划“寻根追味”“土堡古巷”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俞邦“沙县小吃第一村”、罗岩福道等10个网红景点,举办2022年“中国旅游日”福建分会场、非遗美食集市等3个文旅活动,浙江卫视《奔跑吧》节目组来沙录制。水美村获评省金牌旅游村,夏茂镇获评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预计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6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8.9亿元。 

  4.小吃产业跨越发展。深化沙县小吃“五项提升”〔5〕“两进两上” 〔6〕行动,沙县小吃进入农业农村部、上海市政府等党政机关食堂,与中石化合作开设高速服务区沙县小吃体验店。全球66个国家沙县小吃门店达174家,全国加盟店已超3800家。引进舌间道、星鲜点等9家大型食品企业,完成沙县区预制菜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研发39种口味“沙县酱”,打造“醉有才”“梓味你”等3个方便食品品牌,新制定5项小吃核心产品团体标准。小吃收银结算系统、供应配送系统正式投放使用,服务门店6000家。拍摄首部小吃题材文创广告《来福建 享福味》,线上浏览超1亿次。 

  (二)聚焦扩大有效投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1.政策资源持续汇聚。经初步统计,自国发〔2021〕3号文件出台以来,我区已有26条次政策项目诉求写入革命老区“1+N+X”政策体系文件。政策红利“蝴蝶效应”逐步显现,我区一大批城市建设、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政策资金支持,全年累计争取各类资金46.84亿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3.1亿元,新增债券资金9.42万元,争取建设资金10.01亿元,盘活存量资产14.31亿元。沪明对口合作全面铺开,沙县区与上海杨浦区开展对口合作,新沪明合作示范产业园落户我区,沙县小吃进上海获得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园区产业、文旅康养、教育医疗等10大重点领域合作正在有序推进。 

  2.重大项目推进有力。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要素供给,全力攻前期、促开工、抓在建、保投产。全年完成“五个一批”项目260个,占年度任务的101.17%,获得全省第一季度“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263个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8.7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5.3%;36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3.4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7.09%;新增入库投资项目120个、总投资额72亿元,拉动全区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实施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战役”,77个攻坚项目完成投资36.77亿元,金杨电池零部件、乙辰运动器材等16个项目提前开工,立宜信节能环保换热设备、米轩精密可降解塑胶等38个项目提前竣工。顶创钒合金项目实现6个月内完成签约到投产,刷新项目建设“沙县速度”。 

  3.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力打好“大招商招好商”攻坚战,积极开展“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云签约”等活动,组织各类招商活动165场次,签约项目85个、总投资17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3个、投资额167亿元。完成开工项目28个、总投资额55亿元,完成投资额5.1亿元。新批香沙凡宇商务信息咨询、两岸禾天下农业科技、锦鑫闽台生态农业等4家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外资到资3128万元。 

  (三)聚焦激发发展活力,改革创新持续深入 

  1.重点改革不断深化。打造“集改”品牌。持续深化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建设,推动“沙县小吃、农村要素、公共服务、生态执法、乡村治理”五大领域集成改革协同发力,实施集成改革子项目40个,完成率100%。打造“宅改”品牌。在全市率先推出“福宅贷”,授信6户共116万元,实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零突破。凤岗街道西霞村971平方米作为全市首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新增夏茂镇俞邦村为深化“地票”“房票”改革试点。打造“生态综合执法改革”品牌。推进增加相对集中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权、行政执法闭环“裁执分离”,充实生态执法力量,累计开展执法巡查760余车(船)次,制止查处非法取水、非法采砂、非法电鱼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277起。 

  2.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制定《支持区属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若干措施》,稳步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健全经营管理体制,城发集团、园发集团、小吃文旅集团等整体运营组织框架基本成型。充分发挥国企投资、融资、建设主体作用,全年完成投融资共计46.7亿元,为沙县小吃产业乡村振兴建设、智慧交通运营管理提升、文体产业融合提升等5个项目筹集建设资金24.32亿元。三大集团全年营业收入约2.45亿元,小吃文旅集团获批全国商贸流通标准化专项试点企业 

  3.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时以内,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125户。深化“互联网+政务”,配置“跨省通办”事项清单84项、“省内异地代收代办”事项清单70项,“e政务”自助服务事项增至18个单位123个事项,“一件事”套餐服务事项40项,审批时限压缩率达90%以上,“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99.5%,2693项业务实现全程网上办理,527项便民服务事项实行“周六便民服务”办理。开展市场主体强制退出改革,完成第一批135户市场主体强制注销。实施招商项目“管家式服务”,星奥运动器材项目从土地挂牌到开工仅用时4个月。 

  (四)聚焦推动绿色发展,生态质效持续提升 

  1.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持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城区空气质量保持在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水平、达标率100%。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区三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全年达标率100%,高桥溪等7条小流域平均水质指标全部符合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99万亩,闽江防洪工程(三期)、西霞溪段河道治理等13个水利项目有序推进。沙县区在水利部高质量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太湖流域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推进会在沙召开。完成植树造林2.66万亩、森林抚育4万亩、松林改造提升2.69万亩,获评全省唯一2021年度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激励县(区),区林业局获评福建林业改革发展20年突出贡献集体。 

  2.生态价值转换提速。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发放首笔“福农·碳票贷”30万元,新增林业贷款1.2亿元;扩大林票发行规模,新增发行林票2060万元。探索开发林业碳票,创新“公司+林农”林业碳汇开发模式,推动15万亩竹林碳汇“CCER” 〔7〕项目开发,新增开发林业碳票碳减排量3.55万吨。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揭牌运营,为我省首个区域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 

  3.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71个子项目建设,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20个、回收废弃物10.4吨,全区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农药化肥使用量同比减少2%以上。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实施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15个,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万元产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3.28%、9.8%。三明高新区(金沙园)获得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金杨科技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青山纸业、海西分院获得省级绿色工厂称号,青山纸业获得省级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青杉活性炭获得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五)聚焦壮大中心城市,城乡品质持续优化 

  1.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三优街道路白改黑、东天岭安置地基础设施等68个城乡基础设施项目相继竣工,完成投资额33.42亿元。新建和改造公园绿地面积9公顷、福道长度12公里,完成郊野公园0.25平方公里,口袋公园5个,完成街巷立体绿化项目4处,修复主次干路和人行道面积9100平方米,新增停车泊位170个。建设垃圾分类亭80座,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个老旧小区改造39个子项目已完工20个,改造面积178.6万平方米,受益群众12724户,我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获得省级单项工作绩效奖励300万元。交通路网不断完善,际口至官庄公路完工验收,沙厦高速南阳互通及接线公路工程、青州作业区1#-3#泊位工程开工建设,国道205线后底至水南段改造工程、沙南高速及高桥互通等项目有序推进。 

  2.城市管理进一步完善。成立全省首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智慧治理服务中心,构建“网格+平台+示范点”城市精细管理模式,打造智慧停车管理、物业规范化管理等9个类别的示范项目。创新环卫管理,由园区建发集团统一承接环卫业务,城区主次干道保洁面积增加122万平方米。规范流动摊点经营,设置安置点94个。以曲巷等6街巷为核心,打造省级城市精细化管理街区样板,获评全省第二名。 

  3.乡村振兴进一步深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推进乡村振兴 “六大行动”〔8〕,培育10个省级试点村、4条乡村振兴示范线。推行“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9〕,完成村庄规划编制、高桥全域垃圾分类试点等17项农村品质提升重点建设项目,整治既有裸房400栋,新改建乡镇污水管网6公里、农村公路21.7公里。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铺开,大洛、郑湖等年内实现通水。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南霞、郑湖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4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俞邦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沙县区获评省级2022年度落实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激励县(区)。 

  (六)聚焦共享发展红利,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1.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全年民生支出2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1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全面落实保就业政策,发放各类稳岗就业资金37万元,累计新增就业1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8%,凤岗街道鼓楼坪社区获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发放城乡困难群众低保金2400.9万元、特困供养人员补贴684.3万元、残疾人补贴634.5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25万人、25.53万人。“一老一小”保障有效改善,打造“1+4+N”养老服务模式,推进“订单式”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试点,全区已有农村幸福院59所、乐龄学堂62所、长者食堂29个,“农村幸福院+乐龄学堂+长者食堂”的“学养结合”模式被全省推广。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实现区乡村(居)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平台全覆盖。绿芽托育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新增普惠托位70个,全区普惠托育机构增至4家、托位482个。 

  2.教育事业提质增效。实施“沙县区智慧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新建续建教育补短板项目7个,其中一中分校、第二实验幼儿园、鼓楼坪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初中、幼儿园学位1800个、810个,幼儿园公办率达69.8%。高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特殊类型、本科上线率同比分别增长31%、17.3%,1人被北大录取。金沙中学被评为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项目校,沙县区被确认为省科研协同创新基地。持续深化“双减”政策〔10〕改革、“总校制”改革〔11〕、留守儿童管理改革,“市区合作型”总校制办学模式被省新闻频道《新闻启示录》栏目报道推广,《为留守儿童设计关爱作业》入选省教育厅第四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3.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疫情,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及“闽十三条”等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全面深化医改工作,推进乙肝病毒感染者规范治疗项目试点,加快“两师两中心”〔12〕建设进程,在全市县级医院中率先设立肿瘤科,总医院应急救治综合楼完成主体封顶。与省协和、妇幼、儿童医院建立协作关系,设立名医工作室11个,下派专家诊疗1500余人次。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制度,区总院向下转诊率达到65%,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52%,城区和夏茂分院达标“优质服务基层行”社区医院。打造全国首个区县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质控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4%。成立区中医药管理局,全市首家县区级妇幼中医健康管理中心投入使用。 

  4.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举办“文化惠民 福满虬城”、首届青年歌手大奖赛、首届农村社区文艺汇演等6个系列文化活动52场次,开展“福”吃海喝—舌尖上的非遗线上展播等5大主题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虬城文化讲坛”品牌获评福建省2022年“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推介项目,沙县肩头棚传承所等9个单位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遗传承所。全民健身氛围浓厚,成功举办“乐跑俞邦”乡村健康跑等体育赛事活动21场次,承办全国青年手球锦标赛等各类国家级、省级赛事15场次,45处196件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乐健全民健身中心项目主体建设已竣工。成功获评福建省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区)。 

  5.社会治理持续增强。打好“平安沙县”建设攻坚战役,依托“e体+”智慧赋能中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打网络电信诈骗、养老诈骗、涉黄涉赌涉毒案件和酒醉驾严重交通违法犯罪行为,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同比下降31.76%,各类案件破案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运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三三三”工作模式〔13〕,健全信访回馈长效机制,高效处理信访维稳问题,推动建立新时代内保工作机制,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格局。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3.6%、50%,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消防、双拥、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发展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新冠感染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还未消除,国内外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保持全区经济平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产业集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新兴产业、新业态培育不够快,科技创新驱动力有待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城市功能配套不够完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财政收入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存在短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三提三效”、聚力真抓实干,有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安定稳定,开创沙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沙县力量。 

  表二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指  标  名  称 

增  长 目 标(%) 

1、地区生产总值 

5.6左右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3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0 

4、第三产业增加值 

7.5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3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 

7、出口总值 

2 

8、实际利用外资 

4000万元 

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5 

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8 

12、城镇登记失业率 

3.9以内 

13、节能减排 

完成上级 

下达任务 

  为完成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聚力经济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精准对接惠企政策,促进企业增产增效,力争全年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亿元企业5家,规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实施战新项目10个,新增战新产业企业2家。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青山纸业碱回收技改项目、正元化工研发中心建设等18个省重点技改项目,争取列入市工业投资重点项目50个。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落实《关于扶持企业上市(挂牌)的八条措施》,全力推动金杨科技等6家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加快上市。做大做强园区平台,加快推进金沙园金福西路建设、小吃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等13个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3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国家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福建省绿色纸业示范园区。 

  2.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7.5万亩、产量7.5万吨。推进现代种业、蛋禽渔业、茶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武夷岩茶、禽蛋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创建省级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创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立足三明国家农业科技园、市农科院的科研优势,加快再生稻机械化、全国辣椒素标准化研究院等4个项目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3.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抓好服务业企业培育,力争年内新增入统限上商贸企业1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加快推进商贸物流发展,推进卓辉智慧物流园建设,落实鼓励物流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争取引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1家以上。推动消费升级扩容,常态化开展“全闽乐购·乐购三明”活动,加快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府前六街巷等古街巷商圈培育,发展直播经济、夜色经济、赛事经济、露营经济等新业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亿元、增长10%。推进文旅康养发展,加快推进俞邦村景区、东溪拾趣小镇等7个文旅融合项目,积极申报夏茂镇省级森林康养小镇。深化沪明文旅合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开展两地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互认,建立“游客互送”机制,优化“寻根追味”“土堡古巷”“璀璨金沙”等5条精品旅游路线,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8%、6%,打造“上海游客入明旅游第一站”品牌。 

  4.加快构建小吃三产融合体系。持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沙县小吃进机关、进高校、进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沙县小吃(上海)运营中心,新增品牌合作国家3个。推动千店加盟赋能计划,加快北京、上海、福州等地旗舰店建设,力争发展小吃加盟店1000家。加快供应链体系建设,搭建小吃原辅材料线上采购平台,在深圳、三亚、南昌等城市建设配送仓,完善配送系统,力争年内新增入网用户2000家。布局“一核两轴多区”预制菜产业体系〔14〕,发展“一乡一特色”原辅料种养殖基地,支持惠发、星鲜点、醉有才等龙头企业新品研发,新增小吃核心产品及系列调味品团体标准5个,小吃食品产业园二期续建200亩。强化沙县小吃知识产权保护,申请成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拓展“小吃+”产业内涵,做强三产融合的小吃大产业。 

  (二)聚力扩大投资,着力夯实经济后劲支撑 

  1.加速政策转化落地。深入研究革命老区“1+N+X”政策体系和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文件,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导向性和支持重点,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产业园区、“两新一重”〔15〕、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城乡融合、数字经济等领域,做好项目谋划申报工作。坚持“多部门联动、多渠道争取,多方面努力,多层次推进”,围绕谋划储备的2023年中央和省级预算内项目57个(总投资15.5亿元、拟争取资金6.4亿元)、专项债券资金项目48个(总投资95亿元、拟争取资金51.5亿元),加大跑省跑部力度,有针对性地拓宽资金争取渠道,力争我区更多的项目进入到国家和省市支持盘子,为全面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实施区重点项目277个(含省市重点30个),年度计划投资127.1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83个,计划投资63.52亿元;交通能源项目20个,计划投资8.65亿元;城建环保项目51个,计划投资29.72亿元;社会事业项目22个,计划投资6.23亿元;服务业项目22个,计划投资6.41亿元;农林水利项目79个,计划投资12.65亿元。推进全生命周期项目建设,全年谋划项目120个、开工项目100个、建成项目80个,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各重点项目组专班作用,着力破解项目前期报批、安置征迁、用地用林用工、筹融资等要素制约问题,持续抓好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力争新增建设用地1220亩,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超越后劲支撑。 

  3.强化项目精准招引。完善产业链招商机制,围绕“3+1”主导产业和新兴业态,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云招商”等招商模式,实施“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等招商战略,全力引进一批规模大、质量优、效益好的产业链项目,推动小吃产业园、硅化工产业园、马铺化工园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构建“1+N”服务体系,落实“矛盾联调、事项联办、服务联动”工作机制,开展项目“全天候”“全生命周期”服务,争取茵嘉高分子复合材料、淳之味数智化食品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力争全年签约产业项目120个,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5个。 

  (三)聚力改革创新,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潜能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三明高新区整合提升改革,打造“一区多园”产业集聚板块,完善工业用地出让“准入、验收、退出”三大机制以及对优质项目的用地激励机制。推进三大国企改革,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着力在重大民生工程、重点项目、重要平台和关键行业上优化配置国有资源。持续深化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促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试点,推动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打造“立足三明、辐射全省、接轨全国”的区域性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 

  2.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六最”营商环境,落实“五办”工作法〔16〕,依托“闽政通”“e三明”“e政务”等政务服务平台,推行“零跑动”“智能审批”服务新模式。探索“上门办”服务,完善帮办代办机制,落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深化“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和“省内通办”。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建设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政务诚信建设,提高信用监管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3.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精准推送各类科技惠企政策,增强企业金融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申报各种创新奖励,坚持梯度培育机制,分别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0个。深化科特派制度,选派省、市、区三级科技特派员80人,实现从单一科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加快“人才驿站”“人才飞地”等平台建设。 

  4.加强内外开放合作。深入开展与上海杨浦区沪明对口合作,推动新沪明合作示范产业园建设,探索“飞地经济”模式〔17〕,积极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力争在红色文化、园区产业、文旅康养、教育医疗、人才交流等10大重点领域取得合作实效。积极参与闽西南协作,重点推进沙县东门历史文化街区整体运营管理项目。积极融入福州都市圈,加快老城区、老工业区、老旧小区改造,争取打造城市更新试点示范。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提升三明机场货运功能,推进沙县港区青州作业区1#-3#泊位工程,发展水陆空铁多式联运。持续扩大外贸出口,引导企业走自营出口渠道,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推广三明陆地港出口转关直通业务,帮助企业实现“从厂到港”无缝衔接,把沙县区打造成为内陆省份的出海口。 

  (四)聚力绿色发展,着力彰显生态沙县成色 

  1.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落实党政领导生态环保责任,跟踪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深化“五气”〔18〕同治和联防联控,城市空气持续改善,全区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全省上游水平。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行小型水库可视化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全区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专项行动,推进畜禽粪污、稻草秸秆资源化利用。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健全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闽江干流提升工程、高桥溪中小流域治理、湖源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构建由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水源保护区组成的“生态绿心”。 深化“四共一体”专业化联营模式,新增合作联营面积1万亩,加快3000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改造低质低效林0.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5万亩。 

  3.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践行“两山”理论〔19〕,创新绿色金融模式,设立“村级碳票基金”,拓展“福林”系列、“低碳存单”等产品,推动村级担保基金迭代升级。依托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打通生态价值转化经济价值渠道,发行林票2000万元,开发林业碳票0.5万吨。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实施节能技改项目2项、循环经济建设项目1项,支持企业申报省级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和国家、省级绿色工厂。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统筹推进能耗“双控”〔20〕,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深化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五)聚力城乡统筹,着力加快中心城市建设 

  1.完善中心城市功能。积极推动“三沙永”融合发展,按照“一带一核两翼多组团”〔21〕总体思路,推进“一枢纽四高地”〔22〕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快三明生态新城和三沙旅游区的开发建设,组织编制沙县区2023年14片土地成片开发方案(附件1),启动金福路北侧B-1地块等3个商住地块开发建设,推进观澜云顶、升龙苑、三明康养城等10个房地产项目建设。完善城市交通枢纽,推进沙南高速、沙厦高速南阳互通及接线、长深高速垄东停车区改扩建、凤岗大桥等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功能及建设品质再升级。 

  2.加快城市品质提升。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水南农贸市场等33个城建项目,加快推进城区污水管网、智慧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等5个环境治理项目,提升改造7条城市道路,配套建设3个星级公厕和一批停车场(位)、微景观、微乐园。强化城市综合治理,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城市“六乱”〔23〕整治行动,推进城市主干道路智慧交通建设,提升城市智慧治理、社区网格化管理、物业规范化服务整体水平。 

  3.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乡供水、污水治理、垃圾处理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乡村延伸,持续实施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完善区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和整体服务水平,构建流通“微循环”发展新格局。加快落实镇村规划编制,组织编制特色镇村建设方案,开展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点工作,争取打造一批国家、省级“产业强镇”“最美小镇”等特色镇村。 

  4.推进乡村振兴再出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增强脱贫村(户)内生发展动力。深化乡村振兴“六大行动”,推进试点示范创建,抓好“一镇两带多点”、10个省级试点村和4条精品示范线路建设,重点打造夏茂俞邦片区和三沙生态旅游示范带凤岗片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落实“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有效治理和基础设施规范管护,强化农房整治、集镇新村扩容、新村建设、旧村复垦。完善人才回引常态化机制,实施乡土人才、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123”乡村治理模式〔24〕,打造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六)聚力民生福祉,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灵活的就业帮扶措施,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9%以内,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挥创业贴息贷款稳就业作用,落实失业保险降费减负政策,用好劳资纠纷调解平台,整治农民工工资欠薪行为,拓宽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等收入来源。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标准。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统筹做好福利、助残、慈善等工作。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制定购房激励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持续深化“总校制”、留守儿童管理、减负增效和乡镇九年一贯制办学改革,推进“沙县区智慧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实验小学分校、龙湖小学等6个项目建设,预计新增小学学位3600个。深入开展留守儿童“雏燕”关爱行动,探索发展“小吃学校”新型管理模式,全力支持沙县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支持金沙高中创建全国手球人才基地,全面推进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省级智慧教育试点区创建工作。 

  3.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按照基层“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驻扎式”系列帮扶活动,优化村医社医队伍,提高基层治病防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加快总医院应急大楼、综合能力提升、疾控中心应急物资仓库、夏茂血透分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与省内外三甲医院共建协作,强化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总医院中医科室和夏茂精品中医馆建设。开展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县创建,推进“两师两中心”建设,推动“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4.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挖掘“红色文化”“闽学文化”“小吃文化”“福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实施省级文保单位大水湾陈氏大厝修缮工程,推进数字公共图书馆、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等4个文体项目建设,优化提升乡(镇、街道)、社区(村)基层文化体育设施。打造惠民文化精品,持续开展春节送“福”、文化讲坛、农村社区文艺汇演、青歌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健身气功、农耕、民俗体育等各类全民健身竞赛活动20场以上,积极争办篮球、足球、手球等国家、省级赛事。 

  5.促进养老托育服务。深化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家庭床位400张,开展居家养老“订单式”上门服务。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网项目,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7所,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1300张,全区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61张,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建设长者食堂(助餐点)31个,实现长者食堂乡镇全覆盖。提升普惠托育水平,改扩建1个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新增普惠托位130个。 

  6.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25〕,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平安沙县”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新时代内保工作机制,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和禁毒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依托社区(村)、社会组织、社工人员“三社联动”,推广“数字化+网格化”治理模式,发挥“近邻e家”等平台作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消防、防汛、地灾等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认真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统筹抓好网络安全、退役军人服务、质量强区、食品安全等工作,着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百姓安宁。 

  各位代表,踔厉奋发新征程,笃行不怠勇担当。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为顺利实现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为加快建设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沙县篇章而努力奋斗! 

  附件1: 

沙县区2023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计划表 

序号 

成片开发片区 

项目位置 

实施单位 

备注 

1 

金沙园一期开发区 

金沙园一期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 

金沙园二期开发区 

金沙园二期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 

青州化工产业集中区 

青州镇涌溪村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 

绿色纤维产业集中区 

青州镇青纸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 

金古南区 

金古南区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 

长桦工业区 

青州镇澄江楼村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 

小吃产业集中区 

金古东区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 

青州镇洽湖村五坵地块 

沙县区青州镇 

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9 

沙县天鹰二期水陆两栖飞机生产项目 

高砂镇池沧沙溪河沿岸 

三明市沙县区空港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 

 

10 

际硋工业集中区 

凤岗街道 

三明市沙县区凤岗街道办事处 

 

11 

沙县高砂镇工业集中区 

沙县区高砂镇 

三明市沙县区高砂镇人民政府 

 

12 

高砂渡头片区 

沙县区高砂镇 

三明市沙县区高砂镇人民政府 

 

13 

高砂峡仔片区 

沙县区高砂镇 

三明市沙县区高砂镇人民政府 

 

14 

城西北路至大洲大桥连接线及周边地块 

凤岗街道 

三明市沙县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 

 

    

  有关内容名词注释 

  〔1〕“三提三效”,指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 

  〔2〕“两稳一保一防”,指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 

  〔3〕“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4〕“一村一品”,指由农业农村部认定,主导产业优势特色鲜明、质量效益显著、联农带农紧密,基本实现产村、产镇融合发展,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行政村和行政镇。 

  〔5〕“五项提升”,指提升品牌、文化和商业核心价值,提升“三产融合”,提升市场运营能力,提升门店标准化,提升小吃创业及服务能力。 

  〔6〕“两进两上”,指进机关、进高校、上国宴、上宾馆。 

  〔7〕“CCER”,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8〕“六大行动”,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升、乡村人才培育、文明乡风塑造、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9〕“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指在建设理念上,坚持‘一个理念’;在工作机制上,实施‘五项机制’;在建设模式上,采取‘六个模式’。 

  〔10〕“双减”政策,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1〕“总校制”改革,指以1所强校带1至2所弱校,推动总校与分校管理融合、教师互派、文化统一、教学同步、学科共研。 

  〔12〕“两师两中心”,指疾病管理师、健康管理师,疾病管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 

  〔13〕“三三三”工作模式,指健全三项制度、完善三级平台、落实三项措施。 

  〔14〕“一核两轴多区”预制菜产业体系,指整合沙县小吃食品产业园一期、二期等土地资源建设沙县预制菜生产园区;以沙溪河南北两岸的传统小吃产业基地为基础,形成沙溪河两岸连接周边县市区的预制菜产业原料基地轴带;整合原小吃食品产业园、原金沙园等区域的食品加工企业,构成多区域共同发展的加工生产的框架。 

  〔15〕“两新一重”,指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16〕“五办”工作法,指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智能办。 

  〔17〕“飞地经济”模式,指相互独立的、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的两个行政区域打破原有的制度限制,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实现两地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18〕“五气”,指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气、生活毒气和烟民烟气。 

  〔19〕“两山”理论,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能耗“双控”,指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21〕“一带一核两翼多组团”,指一带指沙溪百里画廊发展带,沙溪河是我们这个城市最具魅力的主轴线。一核指三元区为核心,两翼指北翼沙县、南翼永安,是我们三个承载城市主要功能的主城区。多组团指三沙生态旅游区和三永生态旅游区的山水单元组团以及洋溪、吉口、富口、青州、贡川等郊区组团,是城市兴文旅、聚产业的重要空间。 

  〔22〕“一枢纽四高地”,指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现代教育高地、医疗卫生高地、高端制造业高地、现代服务业高地。 

  〔23〕“六乱”,指乱停乱放、乱摆乱卖、乱拉乱挂。 

  〔24〕“123”乡村治理模式,指以党建为引领,智能化、网络化为支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123”乡村治理模式。 

  〔25〕“八五”普法,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