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日期:2007-08-27 17:36 来源:政府办
| | | |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既是我县奋起直追、赶超升位的重要五年,也是加快建设绿色工贸城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五年。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沙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绿色工贸城市建设为主线,紧扣“海西”建设大局,主动对接三明、沙县市县一体化,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和项目带动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今后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争“十强”,创“一流”,加快建设绿色工贸城市,把沙县打造成为“海西明珠”。
    争“十强”,就是要努力实现五个“翻一番”,力争进入全省经济实力“十强县”行列。五个“翻一番”:即以2005年为基数,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突破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翻一番,突破100亿元;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一番,突破4亿元;出口总额实现翻一番,突破1亿美元;城市建成区面积实现翻一番,突破30平方公里。
    创“一流”,就是要努力争创五个“一流”:即一流的创业队伍,铸造一支素质过硬、拼搏进取的党员、干部和人才队伍;一流的人居环境,打造环境优美、平安和谐的福建山区最佳人口居住地;一流的投资氛围,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氛围;一流的社会风尚,树立崇尚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一流的发展业绩,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到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亿元,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15:50: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亿元,年均增长26%;财政总收入7亿元,年均增长1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年均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2100万美元,年均增长15%;出口总额1亿美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0元,年均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6750元,年均增长8%。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日益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普遍提高,教育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有较大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富裕沙县、文化沙县、绿色沙县、平安沙县“四县”建设纵深推进。初步建成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人民安康、社会和谐的绿色工贸城市。
    确定这样的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需要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弘扬沙县精神、提升目标定位的现实选择。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争“十强”、创“一流”,既注重经济总量的增长,又注重经济质量的提升;既注重县域经济发展,又注重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
    ――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首要任务。通过争“十强”、创“一流”,实现县域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迅速壮大经济总量和实力,就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体现了融入“海西”建设的大局意识。沙县作为“海峡西岸”的组成部分,要求我们必须跳出沙县看沙县,用全局的眼光审视发展、谋划未来、服务大局。确定这样的奋斗目标,突出了“经济区”的站位,突出了“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要求。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就是主动融入“海西”战略的实践过程。
    ――体现了促进山区崛起、服务山海协作的责任意识。我县地处三明和南平两市的结合部,随着福银高速公路福建段竣工通车,区位更加优越,成为东联闽东南,西接内地山区县(市)的重要通道,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更加突出的地位,具备成为山区发展相对便捷的经济活动带以及生产要素集聚点的客观条件。通过争“十强”、创“一流”,变单纯的交通区位优势为现实的经济发展优势,先人一步、抢先发展,把沙县建成全省经济大格局中的黄金腹地,成为承接山海协作的枢纽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纵深推进、连片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体现了“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自古以来,沙县人民富有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我们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确定更高的奋斗目标,把加快发展、奋力赶超作为未来五年工作的主旋律,把赶超的目标定实,赶超的思路理清,赶超的工作做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突出体现了新一届党委想发展、干发展的决心与气魄,这是求真务实与奋发进取的有机结合,是“实说实干,敢拼敢上”沙县精神的具体体现。
    确定这样的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只要我们以创优争先的志气,以自加压力的勇气,以奋力拼搏的锐气,主动竞争,团结拼搏,实现这一目标是可能的。
    首先,有着良好的发展时势。一是科学发展观提升了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不单指经济的增长,而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同时并举。中央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把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中心任务,提出要又快又好地发展,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要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特别是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更加关注、更加重视农村发展,开辟了发展空间,提升了发展理念,为县级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二是“海西”战略凸显了沙县的地位。随着“海峡西岸”战略上升为中央决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沙县作为福建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较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沙县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三是实施市县一体化推进了发展步伐。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把推进市县一体化作为做强中心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正全力推进三明、沙县总体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等“五个一体化”。未来五年,全市重大经济社会事业项目将逐步向我县转移,这为推进我县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四是“人和”优势增强了发展合力。县四套班子始终以县委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团结、密切配合,齐上一线抓项目、求发展,形成了强大合力;全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埋头干事,艰苦创业,形成了众志成城谋发展、求发展的浓厚氛围;省、市属驻沙单位也都以发展沙县为己任,主动融入沙县发展的大局,全县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齐抓发展的大好局面。
    其次,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是有产业基础。目前,沙县已初步形成林产、金属深加工和生化三大产业,工业经济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沙县小吃业步入“提质量、上档次、打品牌”的新阶段;一批景点、景区开发改造项目和现代商贸业态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第三产业前景看好。二是有平台基础。通过几年的努力,金沙园、金古园区不断拓展完善,工业集中区全面启动,发展平台更加广阔。同时,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正释放出对经济的拉动效益。三是有交通基础。福银高速公路福建段全线建成通车,沙县至福州300吨级航道基本建成,三明沙县机场续建工程和泉三高速公路将于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向莆快速铁路控制性工程年内动工,以及厦沙高速公路和三明港口的规划,我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四是有环境基础。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机关效能建设得到加强,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我县已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最具对外发展潜力的县份。
    第三,有着良好的发展潜质。从'2005福建县级经济实力评价看,虽然我县的总量指标与“十强县”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由于我县人口基数小,人均指标与“十强县”差距不大,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得分均接近“十强县”,有的甚至超过。“十五”期间我县已打下坚实基础,今后五年将进入提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二、三产业将加快发展。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业集聚,经济总量将快速增长,人均指标有望实现突破,进入全省“十强县”行列是有可能的。
    同志们,争“十强”、创“一流”,加快建设绿色工贸城市,打造“海西明珠”,目标定位高。我们必须以新的思路促进发展,以新的突破推进改革,以新的局面扩大开放,以新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