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土地革命故事生动诠释着苏区精神

日期:2013-05-29 11:25 来源:本网
| | | |

沙县土地革命故事生动诠释着苏区精神

           ——纪念东方军入闽及创建沙县苏区80周年

 

    2011年11月4,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概括了“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指出:“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次会议的召开,把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苏区精神的宣传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沙县是中央苏区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沙县是红军筹款的重要区域,是连接闽西、闽北苏区的枢纽,是中央苏区的东大门和战略要地。1933年、1934年红军东方军两度攻占沙县,创建了沙县苏区。在这片红土地上,党领导沙县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战争,发生了许多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鲜明而生动地诠释着苏区精神。

一、坚定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

燎原火种——中共沙县特别支部。1928年夏,沙县夏茂籍中共党员官锦铨、姜敢等人根据临时省委扩大会议精神,回到家乡夏茂,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隶属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是福建省早期为数不多的党组织之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沙县特支党员秉持星火燎原的坚定决心,怀着对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在白色恐怖的黑暗时代,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持续七年之久,在传播革命思想,建立革命联系点,配合红军工作团活动、反抗军阀卢兴邦斗争、配合东方军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以公开合法及秘密集会相结合的方式传播革命思想。洪基以茂溪小学教员的身份兴办民校(夜校),结合扫盲向青年农民灌输反帝反封建思想,同时还带动其同事罗起照和陈学煜,对学生进行如何争取人权、民主平等方面的启蒙教育;张炳生同样以茂溪小学教员的身份,结合上课向学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军阀列强;姜敢购置了一批进步书刊,开办图书阅览室,开展革命启蒙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阶级觉悟;组织进步的农民和学生秘密集会,联络感情,宣传革命道理,努力把革命的圣火点燃在群众心中。他们长期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建立革命联系点,打通由沙县到建宁、泰宁苏区的地下交通线,建立由福州至闽北的交通站。他们秘密争取地方势力武装,酝酿组织农民暴动,发动“抗卢”斗争,虽遭敌人镇压失败,但震慑了国民党地方当局。  

19316月,沙县被毛泽东列为红四军“筹款区域”后,他们主动配合红军工作团工作,秘密发动群众,筹粮筹款,发展武装,创建红色区域。从19317月至年底的半年时间,官锦铨、洪基、姜敢等人密切配合红军工作团在各处活动,活动范围遍及夏茂周围的乐厝、李窠、洋元、大布、粉干窟各村和高桥、荷山地区的部分村庄,乃至将乐、顺昌县的边邻地区,筹集了大量钱款和军需、补给;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运动,镇压作恶多端的土豪劣绅,在斗争中培养和动员了一批青年农民加入红军,先后创建了夏茂、富口、荷山等红色区域,不断壮大革命群众队伍,凝聚革命力量,为东方军开辟沙县苏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求真务实制定作战计划

沙县攻坚战的胜利就是红军指战员们发扬求真务实优良作风的硕果。193418日,东方军二次进攻沙县。由于沙县城墙又高又厚,红军采用挖坑道埋炸药爆破城墙的办法攻城,因炸药炸点偏离原定目标,至122日攻城未果。121日,十九路军“福建事变”宣告失败,战局形势突变。123日,中革军委指示不再进攻沙县,但彭德怀司令员、杨尚昆政委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有把握攻下沙县城。经请示中革军委获准后,决定由第四师和第六师的两个团围攻沙县城,继续采用坑道作业爆破城墙的办法攻城。在第二次挖坑道之前,彭德怀司令员、杨尚昆政委和邓萍参谋长都亲临前沿阵地,仔细观察地形,拟定坑道挖掘路线,订出了作业的具体计划。125日拂晓,坑道炸药爆破城墙成功,西门城墙被炸开一道20多米宽的缺口,红军攻克沙县。共毙伤敌军700多人,俘敌1300多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食盐、粮食、布匹等物资,缴获一座敌兵工厂。沙县攻坚战是一场牵动大局的战役,它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福建苏区,威胁了蒋系军阀入闽的侧翼与后路,提振了苏区军民反“围剿”的信心。

在沙县攻坚战是战还是撤的抉择关头,如果彭德怀司令员、杨尚昆政委等指战员没有认真分析坑道作业第一次爆破失败的原因,没有亲临前沿阵地,仔细观察地形,重新对战略、战术进行研究,得出短时间内有把握攻下沙县城的结论,而是遵照中革军委指示,不再进攻沙县,那么125日,东方军就不可能取得解放沙县战斗的伟大胜利。  

三、一心为民赢得人民的拥护

沙县苏区处处演绎着军民同心的故事。东方军解放夏茂前,夏茂的劳苦群众受尽了豪绅地主及军阀卢兴邦的压迫和剥削,承担“灶头捐、门牌捐、公路捐、屠户捐、鸡鸭捐、死人印花锐”等“无奇不有的苛捐”。19338月,东方军攻占夏茂,建立了夏茂区、乡苏维埃政府。红军和沙县苏区的党员干部践行一心为民的根本宗旨,领导夏茂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将打土豪得到的几千担粮食分给贫苦工农、红军家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建立了军民鱼水深情。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群众革命热情高涨,把革命当作生命,当作无上光荣的旗帜,从人力物力上支持红军,军民齐心协力创建沙县苏区红军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到会2000余人,在红军的号召下,不到20分钟,参会的群众拆除了保护豪绅地主利益的2000余米长的围墙;几天就捉到土豪100多人;仅三天就筹款七千余元(银元);533名劳苦民众参加红军,张廷发将军当年15岁,就在夏茂报名加入红军。1933年底,东方军攻打将乐县城,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员要护送到建宁、泰宁。夏茂群众纷纷要求参加护送队,就连一些十三四岁的小孩也要求参加。闽中独立团领导被群众革命热情所感动,挑选部分青壮年参加护送,昼夜兼程,沿途突破了大刀会土匪的阻截,将伤员安全送到目的地。19341月,沙县攻坚战历时半月之久。沙县苏区地方武装和群众积极配合红军作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凡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乡村,都纷纷组织群众支援红军,为红军送粮送草,护送伤员。茅坪、玉口和高砂的群众协助红军搭建连接沙溪两岸的两座浮桥,夏茂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卢清妹带了一支赤卫队步行60华里赶赴城关参战,县城周围乡村组织赤卫队协助部队攻城,还动员了1000多名群众参加搬运,仅琅口、镇头一带就动员了300多人。红军一心为民赢得民心,汇聚了澎湃的革命洪流。

四、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典范

红军有光荣的传统。在行军、打战中,指挥员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红军有严明的纪律。当年,由于敌人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物资严重匮乏,生活极其艰苦,但红军始终保持廉洁自律和勤俭节约之风,始终秉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所到之处,与人民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公平买卖。沙县民间收藏许多红军币,还有红军留下的借谷票。红军在筹粮筹款、土改给群众分粮分田、为中央苏区运送胜利品等工作中,严格按纪律规定办。红军指战员们克己奉公的作风,彰显了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

红军为创建沙县苏区,不畏艰难、矢志奋斗。19316月,红三军团政治部干部钱益民率领红军工作团20余人进入夏茂,驻扎在距夏茂几里地的松林村。他们克服人地两生、语言不通、地主武装威胁等各种困难,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力量到各村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筹粮筹款,发展地方武装,建立游击根据地,创建了夏茂及富口、荷山等红色区域,为沙县扩大红色区域作了思想和组织准备。1933 823日,东方军解放夏茂。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东方军战胜了酷暑、疾病、缺粮、缺药、疲劳等困难,8月底,又解放了沙县的涌溪、洽湖、管前等乡镇。当时,滕代远政委病后体力未完全恢复,连日要指挥打仗,又要抓紧做政治工作,身体已经非常疲弱,但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顽强坚持革命。在创建沙县苏区的岁月中,时时处处都闪耀着红军指战员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五、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战斗豪情

沙县芹山阻击战中,东方军敢打硬仗、敢打胜仗的革命气概,尽显红军争创一流的战斗豪情。1933918日晨,红十三团与敌六十一师第三六六团郑为辑部及七十八师一个营、五十二师一个营共五个营在芹山遭遇。红十三团战士不顾一夜行军的疲劳,奋勇抢占了芹山主峰,敌人也拼命争夺主峰,战斗十分激烈。在敌人以两营兵力向红军阵地猛攻的时候,红军十三团八连战士迸发出以一当十的英雄气概,上刺刀冲入敌阵,向敌人侧翼猛勇突击,当场用刺刀和手榴弹击毙敌人50余名。在红军猛打猛冲猛追下,敌人溃不成军,不到一个钟头,将十九路军中号称“铁军”的三六六团全部歼灭。毙敌200余人,俘敌4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品。红军创造了一个团的兵力在运动中歼敌一个团的新纪录。

两军相遇,不仅要靠智慧,更要靠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拼命精神。红军正是以舍生忘死的彻底的革命气概,在芹山将有先进武器装备优势的“铁军”一战歼灭。

沙县攻坚战中,工兵连战士在坑道作业中克服各种困难,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沙县城墙又高又厚,十分坚固。当时红军没有大炮,无法摧毁敌人的城防工事,彭德怀司令员决定用挖坑道埋炸药炸开城墙的办法攻城。工兵连战士连续干了十天十夜,将坑道挖到城墙脚下,装上炸药,可惜,炸点偏离目标,攻城未果。结过分析研究,彭德怀司令员决定再次用挖坑道埋炸药炸开城墙的办法攻城,要求工兵连战士在7天以内挖好坑道。“7天之内一定要挖通!”这就是工兵连战士的誓言。随着坑道作业进展,越往里挖就越困难,为了加快进度,工兵连战士逐渐缩小坑道的高度、宽度,当靠近城墙20多米时,坑道已经缩为80厘米高、60厘米宽,工兵连战士也就由站着挖改为蹲着挖,又由蹲着挖改为趴着挖了。而且坑道越深,空气就越混浊,氧气越稀薄,战士们干不了一会儿,头就发晕,许多同志都晕倒了。但这也难不倒战士们,他们缩短换班的时间,晕倒的同志被扶出坑道,经凉风吹醒后再钻进去干。当他们挖近城壕,从壕底通过时,由于坑道深度不够,坑道壁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漏眼,壕水像开了闸似的灌进坑道,几乎把他们淹没在狭小的坑道里。他们急忙用木板堵,再用黄泥封住漏缝。大股的水头被挡住了,但小的漏孔还不断进水,他们不但要一筐筐地掘泥,还要一桶桶地往外倒水,战士们在烂泥浆里爬进爬出,滚得满身是泥,个个都成了泥人。就这样,工兵连战士们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就把坑道挖到了城门楼底下。眼看坑道即将完成,全组同志都拒绝再换班。由于几昼夜的连续战斗,他们都已经筋疲力尽,所以快完工时,好几个战士都晕倒了。他们的艰苦付出终于换来了胜利的果实。1934125日拂晓,坑道炸药爆破城墙成功,红军解放沙县。

挖坑道是沙县攻坚战的关键作业,工兵连战士们连续奋战十几天,累晕了倒下,醒了接着干!战士们凭着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念,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创造了一流的成绩,提前4天按要求完成坑道作业,为沙县攻坚战铺就胜利道路。

六、热血铸就无私奉献的革命丰碑

从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建立、红军工作团进入沙县开展工作到东方军两度攻占沙县成立沙县苏维埃政府,随着革命进程,沙县人民群众纷纷加入革命队伍,革命武装力量迅速壮大。在红军帮助下,沙县先后建立夏茂独立营、闽中独立团、夏茂游击队、县赤卫队及县级以下革命武装24支,全县地方武装扩大到4000多人,533名工农青年加入红军队伍。革命先辈们怀着解放穷苦大众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发扬不怕牺牲的彻底革命精神,前赴后继,轰轰烈烈地开展土地革命,取得了建立沙县苏区的伟大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在创建沙县苏区、保卫红色政权斗争中,有1015名红军战士、苏维埃干部和游击队员光荣牺牲;有29座村庄被毁,2045间房屋被烧,770户人家被斩尽杀绝,935名无辜群众惨遭杀害。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无私奉献的巍巍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后人心中。

回顾沙县土地革命战争故事,仿佛发生在昨天,鲜活而生动。重温革命故事,有助于后人在学习苏区精神过程中,更加深刻理解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准确把握苏区精神精髓,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新时期,党史研究工作者要站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度,立足本地红色资源,努力挖掘苏区历史中丰富的革命实践活动,深化对苏区精神的研究,用大量感人心脾的历史故事,颂扬苏区精神风貌,丰富充实苏区精神内涵,大力宣传弘扬苏区精神,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苏区革命故事中了解苏区光辉的历史,汲取苏区精神力量,从苏区精神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牢固树立正确价值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激发社会动力,凝聚社会力量,共同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中共沙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2013年5月29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