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在中央苏区史上的历史贡献

日期:2012-03-26 14:56 来源:本网
| | | |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连接闽西、闽北苏区的枢纽,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和战略要地,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沙县党组织积极发动民众,打土豪,作宣传,筹集大量军需,为此后中央主力红军东方军开辟沙县苏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在1928年夏,沙县就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是福建省早期为数不多的党组织之一。根据福建临时省委的精神,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打通由沙县到建宁、泰宁苏区的地下交通线,建立由福州至闽北的交通站,还根据省委“造成闽北广大范围的地方暴动”的指示,秘密争取地方势力武装,酝酿组织农民暴动,虽遭敌人镇压失败,但震慑了国民党地方当局,并为此后扩大红色区域作了思想和组织准备。1931年6月,沙县被毛泽东列为红四军“筹款区域”后,沙县党组织主动配合红军工作团工作,筹集了大量钱款和军需、补给,仅在城关向殷商富户筹款数万元,还组织城关缝纫工人为红军赶制军衣;在夏茂仅3天,就筹款7000银元。据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杨道明回忆:闽赣省后期的经济收入主要靠打土豪罚款。当时我们派部队在沙县夏茂等地打土豪尚可筹得一些款子(光洋)用于开支外,不少的余款上缴中央。中共沙县特别支部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打土豪运动,镇压作恶多端的土豪劣绅,在斗争中培养和动员动员了一批青年农民加入红军,先后创建了夏茂、富口、荷山等红色区域,从而为此后东方军开辟沙县苏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沙县苏区不断壮大地方武装,积极配合红军作战,使之成为主力红军巩固后方的重要基地 
    1933年,东方军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滕代远的率领下,首次进入沙县作战,解放了沙县的夏茂、高桥、青州、涌溪、管前等乡村。在红军的支持下,先后组建了闽中独立团、闽中独立营。由红军在夏茂挑选130名赤卫队员,组建了夏茂独立营,独立营近300人到建宁红军集训队参加集训,集训结束后,夏茂独立营300多人编入中国工农红军闽中独立团。1934年,东方军再次进入沙县,解放了沙县县城我大部分乡村,组建了闽中红军游击队,沙县籍部分赤卫队员加入闽中游击队。沙县苏区又扩大了抗日反帝义勇军400余人,扩大游击队二队300余人。与此同时,先后成立县、区、乡赤卫队,赤卫队员达3400多人。

    沙县苏区地方武装和群众积极配合红军作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东方军围攻沙县县城,历时半月之久。当时,凡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乡村,都纷纷组织群众支援红军,为红军送粮送草,护送伤员。茅坪和玉口群众协助红军搭建连接沙溪两岸的浮桥,夏茂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卢清妹带了一支赤卫队步行60华里赶赴城关参战,县城周围乡村组织赤卫队协助部队攻城,还动员了1000多名群众参加搬运,仅琅口、镇头一带就动员了300多人。沙县攻坚战,全歼敌第五十二师两个团及师直属队,毙伤敌军700多人,俘敌1300多人,缴获步枪马枪1500多支,火炮8门、各种枪支2000多支、子弹10.8万发、炮弹2万多发、电台1部,兵工厂一座,军用品和食盐、粮食、布匹甚丰,为中央苏区提供了大量军需、补给。

    沙县的管前、城关、城关西郊、富口荷山先后设立过红军司令部,在富口荷山,建立了后方野战医院、造币所、通讯部、通讯站作战指挥部,荷山、白溪口、琅口设有兵站。沙县曾一度成为中央主力红军巩固后方的基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沙县境内青州、夏茂、高砂等地方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三、沙县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全境基本赤化,使之成为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管辖的一个重要行政县
    1933年8月,东方军首次进入沙县作战,解放了夏茂、高桥、涌溪、青州、管前等乡村,建立了夏茂、洋元、高桥、涌溪、坂山、洽湖、青州、管前、高砂、梨树等13个区、乡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了农会、工会、儿童团及妇女会等群众组织。1934年1月,东方军解放了沙县城关和广大农村,建立了沙县苏维埃政府,组建了县工会和农会。先后成建立了琅前北区(今富口),松林、儒元、琅口、曹元、上碓、罗坑、高桥、荷山、白溪口、白溪、堆积坑、柳坑乡和西郊村、城关东郊、城关西郊、城关北郊等17个基层苏维埃政府,多数乡组建了赤卫队、儿童团。到1934年2月底,沙县苏维埃政府辖3个区、27个乡(村)苏维埃政府。建立红色政权区域占全县总面积的75.1%;苏区人口4.95万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78.7%。

    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在红军支持下,发动民众,开展轰轰烈烈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将打土豪得来的几千担谷子及其他实物分给了贫苦农民和红军家属。在夏茂、荷山、琅口、镇头等乡村,进行土地、房屋、山林等分配,采取计口分田的办法,分田到户并造册登记,实地插牌。通过土改分田,调动广大农民革命的积极性,许多劳苦民众积极报名参加红军。据当时报载,1933年9月,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七团在夏茂扩大红军134名;1934年3月,高桥一带有 180名青年参加红军。红军所到之处,几乎都有当地青年农民加入红军,全县共有533名工农青年加入红军队伍。

    沙县是红军主力东方军开辟的一块新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县党组织持续工作7年之久,全县苏维埃政权持续革命时间长达7个多月。革命武装不断壮大,先后组建了沙县义勇军、夏茂独立营、夏茂游击队、赤卫队等红军游击队;在广大农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使沙县全境基本赤化。在沙县这片红色土地上,有1015名红军战士、苏维埃干部和赤卫队员光荣牺牲,还有900多名无名英雄;全县有29座村庄被毁,2045间房屋被烧, 770户人家被斩尽杀绝,935名无辜群众惨遭杀害。沙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