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口述(二)

日期:2008-02-19 16:07 来源:本网
| | | |
  --《给水50年--沙县自来水公司回顾与展望》  


    郑盛吉 2006年10月25日上午口述: 
    1961年,我从南平调派到沙县自来水厂,虽然当时我只有21岁,但已经是有6年的工龄的水电技工。后来才知道,当时沙县政府的县长赵仕经为解决水厂的技术力量薄弱问题,向南平市的工业部门求助,才把我们这一批六、七个工人要来。老庄是同一批来的,他是从南平松香厂调来。 
    我进厂的时候,用户已经不少,大约有近百户,主要工作是安装和维护毛竹水管,但因为路途远,毛竹管给水很容易爆裂,水的泄漏消耗大,每天的工作量不小。为保证领导机关的饮用水供给,当时厂里跟铁路部门商量,从他们设在沙溪河边的给水所买水,每天引200吨,专门供给县委和县人委两个食堂使用。 
    1963年夏天大旱,毛竹水管大量爆裂,我们起早贪黑,头顶骄阳,每天出工忙着维护,设备简陋,管工只带竹篮、柴刀、铁丝巡查检修水管。劳保条件也十分简陋,大家毫无怨言。在这种情况下,厂里决定从另外一家工厂借调一批铸铁管,改善主要给水管道,这是沙县首次使用铸铁水管。我在原来工作过的省建一公司水电队和南平市钢铁厂安装过铸铁水管,所以安装不是问题。还有老工人叶福安、曹荣兴在水管安装维护方面的贡献也很大。这一年,也因为旱灾,经常发生与农民发生抢夺源水事件,几乎没有增添新的用户。县里决定在李纲路(今沙县西大桥北)新建抽水车间和厂房,抽取沙溪水作为源水。为节省开支,在城西的一间民主庙里办起了抽水车间,还征得县里批准,拆西门城墙,用其基石垒砌抽水池。当时没有文物意识,西大门城楼上还有二、三户住家,很快就搬迁了,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我刚来的时候,月工资是54元(五级工),是全厂最高的,比厂长还高,后来提工资,每次都让给同事,才逐渐拉平。因为我是厂里的骨干,党组织多次动员我入党,可由于我从小信基督教,所以没有加入。我生性豁达、乐观,跟领导、同事关系一直都处得很好。我们水厂的工人很团结,工作中,没有闹过什么意见,协作精神很好,有什么疑难问题,大家凑一块,你一言,我一语,问题就解决了。
(来源海风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的《给水50年--沙县自来水公司回顾与展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