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塔的回忆

日期:2008-02-19 15:59 来源:沙阳之窗
| | | |
入秋以来,我搜集民间文学,接触了沙县古文化,不禁引起对东门塔的回忆。
还在读高小时,我偶然在大哥的书堆里翻到一本《虬溪东流》,封面上一座宝塔兀立于山崖之巅,上出重霄,下临无地。溪上几个学生正撑竹筏运送矿石。青山宝塔衬之以绿女红男,天光水色,赏心悦目。大哥说,《虬溪东流》是沙一中的校刊,这四字是袁启彤校长的签署。宝塔就在沙一中的对面,隔溪相望。
等我考进一中,便司空见惯了。我们管它叫东门塔。无论在雨洒雪飘的清晨,还是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我们无语凝眸,可谓寒暑相伴,共读晨昏了。
后来听父亲说东门塔是夏茂罗总爷所建,飞檐八角,七层实心。每当夜幕降临,千百昏鸦投宿栖息,热闹非常。我惊讶于它的高大和野趣,曾想与伙伴泅水过河一探塔之神奇。一日,父亲的友人从夏茂来,我便急忙相问,他详述于我:
当东溪流经瀛洲,欲使之向上西流合入史溪,以收吉气,遂在洲头砌石为壁,力挽狂流。东门塔就镇守在对岸的山顶上,消灾祝愿。夏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过许多名人,仅罗家就有“一门双提督,三代九将军”之誉,相传都与此有关。
可惜,好景不长,破四旧的劫难带来了他的厄运,訇然一响,石片纷飞,硝烟弥漫,东门塔荡然无存了!只留下一块不毛之地和山坡上荒芜的野草。
寒暑易节,二十五个春秋过去了,我对东门塔的记忆还是新的。如今适逢盛世,搜集民间故事,我断定它有过美丽的传说,于是四处寻问,也查史料,果不其然。我这才知道东门塔是以白石为身,结构精巧而著称于世的,昔人俗称白塔,正名叫妙高峰塔,因它坐落在七峰叠翠的第二峰妙高峰山顶而得名。此塔始建于清初,重修于清末。查茂溪罗氏族谱,“罗总爷”却有其人。大名叫罗其熊,明末清初夏茂人,字尚之,晚号农庄。文韬武略,颇有号召力。他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斗争。当年揭竿而起,百姓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一生扶困济贫,德高望重,里人尊之“罗总爷”,他倡首募众建塔筑壁之时,乡民闻风而动,塔壁屹然成矣。所筑石壁状如笔,邑人美之曰“水笔”。几百年来,水笔白塔相映成趣,东溪史溪二水交融,触景生情,每每传为佳话。
我想,假使东门塔还在,城西獬豸山豸角塔何至于孤独?廿八曲的罗星塔又何以不来为伍呢?七峰叠翠又何至于如此单调呢?李纲的妙高峰绝句“叠嶂层峦枕碧流,七峰此地是奇幽,登临若会妙高意,便识巢云老比邱”也必定树碑于塔前,以为登临览胜者,发怀古之幽情,聊假日以销优吧!
宝塔,你不仅是宗教的产物,而且是乡土文明的表象。东门塔作为文物,大概不会有人提出质疑吧!而文物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实物遗存,无论它们最初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都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载体,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意义。
白塔成泥埋野草,妙高依旧枕碧流。现在,少有人再提到东门塔,至于年轻一代,就更鲜为人知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